我不确定,家乡的其他人,是否如母亲一样,和神灵是这样的相处方式。
从我有记忆开始,老家的各种庙宇,像是母亲某个亲戚的家里。
有事没事,母亲就到这些亲戚家串门。
她常常拿着圣杯(由两块木片削成,一面削成椭圆形,一面削平,把两块木片掷到地上,反弹出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神明的赞同、否定与不置可否),和神明抱怨最近遇到的事情,窃窃私语着可能的解决办法,遇到激动处,对着神龛上不动声色的神灵哭诉几下,转过头又已然安静地朝我微笑。
我还看过她向神灵撒娇。
几次她询问神灵的问题,显然从圣杯里得不到想要的肯定,就在那顽固地坚持着,直到神明依了她的意愿,才灿烂地朝高高在上的神像说了声谢谢。
我不理解母亲在那些庙宇里度过多少艰难的事情,在我的这段记忆中,只是那浑厚的沉香,慵慵懒懒地攀爬,而圣杯和地板磕碰出的清脆声响,则在其中圆润地滚动。
事实上也因为母亲,我突然有了个神明干爹,那时我三四岁。
因为怀胎的时候,家里境况并不是很好,最终我落地以后,总是隔三差五地生病。
我听说,是母亲又用圣杯和古寨里的关帝爷好说歹说了半天,最终,每年的春节,母亲带着我提着猪手上关帝庙祭拜,而关帝庙的庙公给我一些香灰和符纸,当作对我这一年的庇佑。
我是不太理解,这个神通的干爹能赐予我如何的保护,但我从此把一些寺庙当作亲人的所在,而关帝庙里出的用以让人占卜的签诗集,则成了我认定的这个神明干爹的教诲。
这些签诗集,其实是用古诗词格律写的一个个寓言故事,我总喜欢在睡觉前阅读,关帝爷从此成了一个会给我讲床头故事的干爹。
这个干爹,按照老家的习俗只能认到十六岁,十六岁过后的我,按理说已经和他解除了契父子的关系,但我却落下了习惯,每年一定至少去祭拜一次,任何事闹心了,跑到关帝庙里来,用圣杯和他聊一个下午的天。
父亲偏瘫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地跑到这些庙宇,一个个责问过去,为什么自己的夫君要有这样的命运。
说到底,母亲和神灵的交谈,从来是自问自答,再让圣杯的组合回答是或者不是。
母亲提供理解这些问题的可能性,“神灵”
帮她随机选了其中一种。
母亲最终得到的答案是,那是你夫君的命数,但你是帮他度过的人。
我知道,那其实是母亲自己想要的答案。
她骨子里头还藏着那个穿过乱流的莽撞女孩。
不顾医生“估计没法康复”
的提醒。
母亲任性地鼓励父亲,并和他制定三年的康复计划。
三年后的结果当然落空,事实上,父亲因为身体的越发臃肿,行动越来越不便。
母亲坚持着每年带我去到各个寺庙任性地投掷圣杯,强硬地讨要到神明对父亲康复的“预言”
,然后再一年年来责问,为什么没有兑现。
一年又一年,父亲那睡去的左半身,越发没有生机,但身材越发臃肿,而且似乎越来越肥硕。
到了第四年的时候,每次摔倒,母亲一个人都无法把他扶起来。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