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通透,却蓄满种种可能,有饱满而汹涌的不设定空间。
又开始长时间睡眠,阅读。
但更频繁地置身与公众空间中,与陌生的人群混杂,观察他们,倾听并记录他们的对话。
随时写一些笔记。
并在书店里寻找地图册,想能够找到一个陌生地停顿。
无所事事,观照内心。
就如同沉入河流底处,深深潜入,没有声音。
它使人更为直接地面对日常生活。
一些人与事。
时与地。
看似简单却是意味深长。
记得2003年11月6日,北京有第一场大雪。
夜晚八点,在咖啡店里等一个朋友。
透过巨大的接近三面环绕的落地玻璃窗,能够看到茫茫大雪被大风吹成斜面。
在大楼的射灯光线范围之内,这微妙的重量感非常清晰。
天空时而被闪电照亮。
空荡荡的店堂里,人极少。
偶有人推门而入,头发和大衣上都是干燥的雪花。
纷纷扑落。
看到一个头戴圆形暗红色毛线帽子的欧洲男子,穿皮外套和球鞋,端一杯热咖啡,走进茫茫大雪里。
潦倒的味道。
这或是他身在异乡看到的第一场大雪。
又有一个穿着黑色高跟凉鞋的长发女子,有果核般的身体轮廓,在桌子边吃一碟野樱桃蛋糕。
用英语接了一个手机电话,然后亦穿上黑色长外套离开。
我想象她裸足穿着的高跟凉鞋陷入厚厚积雪里的场景,觉得有一种诡异的美感。
似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激奋。
40分钟之后,朋友在大雪中赶到咖啡店。
他在拍一个电影,刚睡醒。
他的白天才刚刚开始。
不吃食物,只喝水。
与我说话,而后坐在一边昏昏欲睡。
最后他决定去电影院看一个科幻片做为休息。
等到凌晨两点,就可以开始他的工作。
而我决定去吃一些热的食物,然后回家阅读看了一半的某个西班牙男人的传记。
走出咖啡店大门的时候,看到满地被大雪压折的树枝,叶子青翠,生命力以某种夭折的姿态,得以凝固。
树枝突兀的伤口,似仍散发着汁液辛辣的气味。
有下夜班的年轻女子在街上群集地走过。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