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事业由凯撒的牺牲告一段落,但远远没有结束,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引出了更大的、更复杂的人生之谜。
凯撒的角色很快就由他的密友,谋杀策划者勃鲁托斯接替了。
勃鲁托斯是一位了不起的先知,他的推理和预见的能力无与伦比,从事情的初始,他那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就看到了周围的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没有人比他更熟谙人的本性,也没有谁比他更懂得“牺牲”
这个词的深邃含义。
“自从凯歇斯怂恿我反对凯撒那一天起,我一直没有睡过。
在计划一件危险的行动和开始行动之间的一段时间里,一个人就好像置身于一场可怕的噩梦之中,遍历种种的幻象;他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各部分正在彼此磋商;整个的身心像一个小小的国家,临到了叛变突发的前夕。”
[24]
他之所以要杀凯撒,其理由和他要杀自己是一样的。
不是因为凯撒犯下了某个具体的罪,而是因为凯撒活着就会同罪连在一起。
为着事业,必须用凯撒的牺牲来促进人们的认识;为着那个崇高的目标,人必须让血染红自己的双手。
他作为一群盲目的人中的先知,肩上的担子如此沉重,叫他如何睡得着觉?在杀死凯撒之前,他已经杀死过自己无数次了。
他在这种残酷的推理战争中,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的模式,他要把这个时间的形态付诸实施,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在他背后有一个新的时间模式已模糊成形了,勃鲁托斯当时并没有看见这个模式,他毕竟不是神。
勃鲁托斯的纯粹性近似于宗教徒,牺牲是他生活的宗旨。
杀死了凯撒之后的变故,使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另一种出路,而他自己和众人,此时都处在了当初凯撒所经历的那种同样的氛围之中。
神有话要对他们说,但神不开口,要他们自己去意会。
勃鲁托斯看到了什么?意会到了什么?杀死了凯撒,人们并没有获得自由与解放——自由与解放岂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获得”
的?凯撒的英灵开始兴风作浪,反扑开始了。
也许勃鲁托斯从战争一开始就预料到了必败的结局,这个结局同他那阴郁的推理是重合的。
这就更显出英雄的大无畏的气概。
“记得三月十五日吗?伟大的凯撒不是为了正义的缘故而流血吗?倘不是为了正义,哪一个恶人可以加害他的身体?”
——勃鲁托斯
[25]
现在正义的牺牲轮到他和他的同伴了。
罗马要求的并不是被动的牺牲,那不是罗马人的风范。
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挣扎反抗,直至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才是罗马的境界。
于是勃鲁托斯带领他的军队去进行那必败的战争了。
在这个转化中,勃鲁托斯的情绪如同凯撒当初一样,阴沉而绝望。
爱妻为他而死,自己的势力一天天衰微,最后连好友凯歇斯也先他而去……没有任何人理解他心中的事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的精神呢?当然是罗马境界,这个境界里没有利益,只有受苦和牺牲,凯撒就是为此而死。
勃鲁托斯终于在结局快来时明白了:他必须献出自己。
“大家再会了,勃鲁托斯的舌头差不多讲完了他一生的历史;暮色罩在我的眼睛上,我的筋骨渴想得到它劳苦已久的安息。”
——勃鲁托斯
[26]
精疲力竭的主要不是他的身体,而是那至死不息的推理和反推理的精神,当初这种精神协助凯撒完成了献祭,现在又将他本人推上了祭台。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