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什么样的事业呢?当然是博尔赫斯耿耿于怀的艺术事业。
艺术需要复仇,复仇将会使灵魂之火猛烈燃烧,迫使人做出那致命的一跃。
复仇产生于人所受到的屈辱,精通艺术规章的大师小介之助,怀着阴险的意图,将无限的屈辱强加到人的身上,迫使人触犯天条,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抗。
为了让反抗变得更加艰难,他还堵死了所有的缺口,让人陷入绝望之中。
他预料到自己这种公然的挑衅的结果会是什么,那结果正是他所期盼的,因为他是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对永恒事业无限忠诚的典范,他的天职是激发人的血性,让那复仇的火种永不熄灭,直到有一天燃成熊熊大火。
东方人深不可测的心计使他得到了典仪师的高位,他将忠于职守,把复仇的戏导演到最后。
小介之助知道,人的忍耐与承担的能力几乎是无限度的,所以他才肆无忌惮地、阴毒地对人的心灵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因为这是人类的命运,也因为人一定会前赴后继地来进行复仇。
而他,在复仇的戏未演完之前决不会消失,赤穗的反抗不过是在他前额留下一道小小的剑伤,那就像他馈赠给人的荣誉。
果然,后人遵循小介之助的逻辑发展着:“他们一心只想复仇,但同时又觉得复仇的愿望很难实现。”
85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只有严密的镇压才会导致全盘的爆发。
最高典仪师的目光穿透了人的本性,他只要坐在家中,世界便会绕着他转。
然而人是多么可歌可泣啊!
为了一种纯洁的理想,他们放弃了自己在尘世所有的一切,沦落到生活的最底层,被糟蹋得不再像人。
他们承受的这些苦难,正是复仇所要求于他们的。
经历了长长的一年的折磨,人的阴谋得逞了(这阴谋就是小介之助于无言之中给予人的灵感),复仇的激情如同辉煌的梦魇,乱箭纷飞,鲜血四溅,生命的冲动战胜了艺术的法则。
但小介之助不会自动退出舞台,因为人的胜利是他所导演的,他知道人不可能永久胜利,他所忠于的法则正在那边为胜利者掘坟墓。
没有了仇恨,没有了激动,没有了遗憾,对于人来说现在意味着死。
于是武士们愉快地遵从最高法院的判决,纷纷自尽。
他们为理想战斗过了,他们显示了人的辉煌,这就是那种最高的忠诚。
这个故事里描述了两种忠诚。
小介之助的忠诚是维护最高的法则,也维持理想的模式,为此他必须不断将苦难加在人身上。
所以说他是“一个永恒的事业的阴暗而又必要的契机”
。
武士们在最后要他自杀,那完全是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举动。
他,皇家的典仪师,怎能不将皇家的规章贯彻到底?所以他拒绝了这些暴民的无理要求,死得像个英雄。
武士们的忠诚则是对复仇理想的忠诚。
皇家的严厉规章正是要通过无法无天的复仇冲动来体现,小介之助的抽象法则必须借助武士们的血肉之躯的反抗变为现实。
两种忠诚必须互补,才能导演完整的复仇的戏。
所以从表面看,两种忠诚势不两立,深入到内部才知道目的原来是一个,归宿也相同。
一种艺术理想的实现就是这两种忠诚的实现,人只有不断挣扎,永不放弃精神的复仇,才会体会到最高典仪师的意志,从而永久地处在艺术生存的意境之中。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