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急流涌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急流涌动(第2页)
🎁美女直播

我们不能责备孙中山。

他不可能懂得,资本主义不能只被看作一种罪恶,它能为社会主义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如果认为趁资本主义还少,还没有发展起来,就可以马上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就是倒向民粹主义,而离开马克思主义。”

3

胡绳在这篇文章中还说,拿1949-1953年和1945年相比,资本主义并不是更多一点,而是更少了一点。

因为官僚资本很大部分跑到外国和台湾去了,很多民族资本也把他们的资产转移到国外和香港。

毛泽东在1953年就宣布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显然步骤过激,是依靠政权力量人为促成。

另外,1958年,工业化才发端,就说人民公社能够进入共产主义。

胡绳说:“这是什么思想?只能说这种思想在实质上属于民粹主义范畴。”

“人们把一切凡不带有公有制和国有制记号的东西,一切形式的个体所有制都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在农村中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在党内发现所谓‘走资派’,就是这些恶果的表现。”

胡绳还说,太平天国消灭工商业和杀富济贫的绝对平均主义,也是民粹主义。

当然,民粹主义具有多变的内涵,并非只有上述俄国一解。

学界公认,近代以来,世界上有三次民粹主义代表性运动。

一是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人民党反对垄断资本的激进运动;二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民粹派知识分子“到民间去”

鼓动农民革命的风潮;三是20世纪中叶,阿根廷的“拥有巨大魅力”

的庇隆上校依靠“无衫汉”

推动的“正义主义运动”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世界,止逢民粹主义复兴高潮,民粹主义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民粹主义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民粹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民粹主义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

1967年,英国著名学者欧内斯特·盖尔纳等人雄心勃勃,在伦敦经济学院召开一个学术会议,讨论民粹主义,试图澄清民粹主义概念的主要内涵,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和定义。

来自不同国家的43位学者出席会议,其中不乏以赛亚·柏林这样的大牌学者。

但是,会议并没有形成一个关于民粹主义的准确的共识,会后出版的论文集虽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客观来看,只是产生了一些个别贡献。

爱德华·希尔斯认为,民粹主义是地域性团体对于全球化潮流的抵抗。

以赛亚·柏林认为,民粹主义是留恋过去,试图用古代价值对抗现代性。

加文·基钦说,民粹主义是小生产者反对集中化大规模生产的行为。

欧内斯特·拉康说,民粹主义指的是,当一部分精英分子在上层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面临挫败的时候,就煽动广大民众,催生社会运动,以利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玛格丽特·卡农范提出了民粹主义的七个范畴,其中主要有:民粹主义是反对代议制的群众运动,它要求实现公众直接大民主,主张公民票决;民粹主义排斥移民;民粹主义往往是穷苦农民和城市穷人运动;政治家玩弄“人民”

概念,以人民的名义实施少数人专制。

彼得·沃斯利说,民粹主义是反对经济不平等,反对知识分子,反对金融家。

托丘尔多·迪·特拉认为,民粹主义是平民运动,民粹主义运动领导者的特点是,具有超凡的魅力和个性特点。

还有一些学者觉得爱德华·希尔斯在1956年对民粹主义的一个概括比较靠谱。

希尔斯是这么说的:当统治者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的时候,必然激起怨恨。

哪里有怨恨,哪里就有民粹主义。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