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在后方也是很艰苦的。
由于敌人“空中绞杀战”
的加紧,铁路时断时修,运送伤员的列车,有时要六七天才能到达丹东。
大批伤员不得不临时安排在朝鲜的民房里,临时搭成的栅子里,甚至桥洞里。
杨雪她们每个人常常要护理一百多人。
跑到这个屋里,又惦着那个屋里;跑到那个屋里,这个屋里又有伤员呼叫。
真是忙得脚不沾地。
打饭打水,常常肩上挑着一副桶,手里还拎着一个桶,总是一溜小跑。
每天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也就很不错了。
再加上物资十分缺乏:伤员下来没有小碗,她们就找一些罐头盒子,砸巴砸巴,给伤员使用;没有绷带,她们就把自己的被单扯了,消消毒,给战士们裹扎伤口。
真是恨不得身上长出100只手来,应付当前的一切。
直到大批重伤员运送到祖国去了,小杨她们这才缓了一口气,躺下来安安静静睡了一觉。
这一觉可不短,一下就睡了三天。
第四天,这群年轻的姑娘们才真正醒来,跑到溪水边好好地洗了一个脸,梳了梳头。
小杨还特意把那面裂了纹的包着红边的小圆镜子掏出来,大家都抢着照了一照,又嘻嘻哈哈地笑着,说着,唱着,投入了新的工作。
黑云岭阻击战开始以后,又有大批伤员下来。
医院的条件,仍然没有显著改善,再加上三天两头下雨,更增添了新的困难。
这些天,不断有这里那里桥梁被冲断的消息,重伤员仍然无法转运。
小杨她们除医护理伤员,还要到山上割草打柴,怕天气连阴下去,烧水做饭都难办了。
这天,谤沱大雨整整下了一日,吹了熄灯号,还没有停的样子。
杨雪安置白英子睡下以后,就抓起两个凉窝窝头,一边啃着一边上了夜班。
为了不惊动伤员,她摄手摄脚地摸到灶火间里,悄悄地坐下来,模模糊糊听见里间屋还有人在时断时续地谈话。
声音很低,雨声又大,一时听不清楚。
她侧起耳朵来,听见一个声音说:
“咳,今天又没吃饭。
这样下去受得了吗?”
杨雪蓦地一惊,心里想道:“这里住的八个重伤员,每一个都是自己刚才喂过饭的,怎么说没吃饭呢?”
正在纳闷,只听屋里又谈论说:
“吃饭?照看那么多伤员,哪还有时间哪!”
“有一回,我看见她叼着半块窝窝头就睡着了。”
“咳!
别说是一个姑娘,就是三个棒小伙也累垮了!”
“粮食也恐怕不够,你瞅人瘦多了!”
停了一会儿,谈话又继续着:
“下次,叫她跟咱们一块儿吃不行吗?”
“不行呵!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