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治学篇]学问的累积好有一比:如涓流汇聚坝塘,如细雨滋润大地。
我在少年时候多么渴望读书,只可惜家贫如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父辈不仅教子无方,简直就是横加摧残。
幸亏有慈母呵护,这才渐渐长大成人,但糊口尚且勉强,学问哪敢奢望。
一切全要仰仗革命队伍,实际上这才是我的再生父母。
歌中所唱天大地大以及爹亲娘亲云云,于我实在是切身体会,而今天的青年之所以不能领会,完全是因为没有斗争生活的实际经验所致。
如果将后一代投入革命熔炉,只需冶炼他三年五载,保准其认识大大提高,一个个将变得面貌迥异了!
这就是在斗争中改造世界观、从实践中汲取真理的深刻道理,只可惜如今每每被一些人所忽略。
这些其实属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过于深奥,这里暂且不去讨论。
说到对后一代的教育,不免还要啰嗦几句。
众所周知,帝国主义一直把和平演变的希望放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这是何等险恶的阴谋!
老一辈痛心疾首,那是因为亲眼看到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多少英魂死不瞑目!
仅以我个人所见,就有那么多先烈牺牲在前沿阵地和后方医院。
那时我们缺医少药,哪有现在这么多良医,再加上仪器透视吊针手术等等;当时无非是麻药一上立马开刀;有时麻药不足也只得强忍剧痛,喊叫声撕心裂肺……我亲耳听到的烈士遗言,至今想起来还要流泪。
对照现在少年青年诸种享乐行径,金钱至上没有理想,每到深夜总是耿耿难眠!
当然,致富有方,追求现代化,也是我们的英明国策;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兢兢业业苦了多半辈子,来日无多,如今也理应有些享乐了;然而我们在享乐的同时,切不可放松警惕,而是要把教育下一代的百年大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绝不能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心中默咏: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万望做到:两手都要硬!
再说学习。
我的知识无非是战斗和工作间隙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哪里有什么过人的天才。
至于人们常常说到的机遇,那也是参加队伍以后才有的。
革命才是我一生最大的机遇。
那些首长和战友,特别是首长,哪怕仅仅接洽一面两面,也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他们的风范学养,更有博大胸怀,纵有几十万言也难描难绘。
记得以前所提到的文化教员,还有另一些首长,恕不一一,都是我的良师。
说到书法艺术的入门,首先就要感激首长。
记得某一日去驻地送一密码电报,进门后只见首长躬身挥毫,好不专心!
案上有宣纸一卷、字帖一册,还有砚台印章之类。
此番情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那墨略有微臭然而也能沁人心脾。
总之从此我也依样画瓢,写了起来。
这习惯坚持数十年,如今不仅行草魏碑都能写得,而且名砚名帖积起若干,待我百年后将如数捐给国家。
要论诗文及书法艺术,没人能比吕南老!
第一次见他是去师部驻地听首长报告,该首长即是吕南老。
初次见面不免惊讶:生就一白面书生,个子不高,身材单薄,说话嗓音略有些尖细。
但听着听着也就敬仰起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