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暗示》

色(第3页)
🎁美女直播

,"

空即是色"

,是虚幻不实之物,琐屑无义之物,理应被正道者拒绝和超越。

这样,他们从认识论上逼近了色的大门,又在这张大门前匆匆闭上人生论的双眼,在感性现象世界面前有一种进退两难。

佛学东传的结果之一,是色渐渐蒙上贬义,与尘世中的凡夫俗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虽说不一定符合大智慧原旨,却是佛学在中国承传和演进的部分现实轨迹,与儒家、道家的抽象思维指向互为呼应,几乎汇为一流。

影响所至,人们见"

色"

而惊,闻"

色"

而避,较为感性的生活总是被称之为"

沉溺声色"

、"

玩物丧志"

,是一种君子不齿的堕落,而"

好色者"

甚至成了日常用语里"

流氓"

的别号,致使隐含在色界里的意义结构一直处于道德歧视之下,几乎是一片暧昧不明和无人深究的荒原。

由此不难理解,中国传统知识者皆以语言为尊,比如从来不乏"

文"

的字典、辞典、语法以及修辞,不乏各种语言研究成果登堂入室,却一直未见世上有过"

色典"

或者"

象典"

,一直没有什么人对生活中万千声色的含义、来源以及运用规则有过系统的记录整理。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对此心存忧虑。

他说:"

关于理性认识,世界上有一门非常古老的科学,毫无异议地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其名为:逻辑学。

但是,关于直觉认识的科学却勉勉强强和困难重重,只得到极少数人的肯定。

"

(见《作为表现和普通语言科学的美学》)我们将看到,克罗齐指出的这一失衡状况不仅遮盖了生活中那些只可意会的事物,反过来也将祸及生活中可以言传的事物,最终构成理性认识的乱源。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