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传作为正史的谱系-《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2正传作为正史的谱系(第3页)
🎁美女直播

“正传”

正是“本纪—世家—列传”

的这一谱系的谱系——没有“正传”

,就不能了解正史谱系及其规则是如何确立的。

有传,就意味着有世家、有本纪;不仅如此,有传,也意味着一个更为广大的、被排除在这个谱系之外的谱系,但这个谱系之外的谱系只能以“无”

的形式存在。

若没有由“正传”

所代表的、没有名分的世系,谱系及其名分就不可能成立;倒过来,若“正传”

破土而出,正史的谱系就面临着危机。

在这个意义上,革命与“正传”

——亦即被压抑在正史图谱之外的世界——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关系。

像“我”

这样一个实在不足道的人来给不足道的阿Q立传,那只能是“正传”

了——但“正传”

居然被写出,而且堂而皇之地登在报纸上,不就和辛亥革命之后“阿Q究竟已经用竹筷盘上他的辫子了”

一样,意味着一种秩序的变动、意味着革命并非全然地虚无吗?

因此,为阿Q写正传是一个将“无”

召唤为“有”

的革命行动——“正传”

的存在颠覆了正史谱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人们由此知道谱系之外别有谱系,“无”

并非无,“无”

只是被压抑的有。

立传的通例,要知道他姓什么,但阿Q没有姓。

好像姓过一回赵,但很快就不行了,赵老太爷说:“你怎么会姓赵!

——你哪里配姓赵!”

[3]接下来是名的问题,但也同样阙如。

阿Q的名字到底怎么写,也不知道,大家都叫他阿Quei,后来还有别的拼法,“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那里还会有‘著之竹帛’的事”

[4]传记需要“正名”

,姓名都没有怎么立传呢?但阿Q非但没有姓名,而且没有来历。

鲁迅专门讨论了阿Q的籍贯问题。

阿Q多住未庄,但也常住别的地方,不能说是未庄人。

“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

[5]在第二章《优胜纪略》中,作者又补充说,“阿Q不独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

[6]他住在土谷祠,但那里不是他的家;他给人做工,但没有固定的职业。

阿Q是一个没有姓、没有名、没有来历、没有行状、没有家、没有职业的人,不具备任何入“传”

的起码要素。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