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后记 重逢准确的事实-《丙申故事集》

代后记 重逢准确的事实(第5页)
🎁美女直播

王苏辛:格非老师那个比喻对小说叙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说家不可能把三维的世界压扁来增加密度感,而只能写出一层层递进状态的事实。

要抵达如此结实和茁壮的密度感,可能需要“剥洋葱”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与准确的事实重逢,甚至写到后面,作者本人也会因为这个小说,明白了一些自己过去不甚明白的东西。

如此,写作也可以是阅读,阅读也可以是写作,生活因为精神层次的递进和辗转,有了密度,我想,这或许是你说的尊重铁打的事实的最大的意义。

就像我读《发声笛》的结尾,发现你把小说的点落到人物青少年时期的样子,那个唱着歌的人,身上充满未经反省的荷尔蒙,但这样的他,或许是目前的他人生如此这般的源头。

再说到小说之外,正是不断的“回去”

,不断回到那个“朴素”

少年,生而为人才不至于总是积累歉疚,而是用不断的进步,来提炼出那个更好的自己。

弋舟:那当然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它需要我们的眼里盛放得下更多的“事实”

,需要我们有能力去“准确”

地与之“重逢”

而且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必须暂时放弃自己既往那种无度地将世界“虚拟化”

的习性——山就是山,是石头和植被,不要再去条件反射一般将它比附为“一堆音符”

什么的。

你所说的“层层递进”

和“剥洋葱”

,在我看来,就是逻辑的能力。

不讲逻辑难道不是更轻易一些吗?尽管,那样看起来似乎显得高级一些。

抓铁有痕,轻盈或许才真的能够轻盈。

对“现在进行时”

的重视与尊重,必定导致我们重视与尊重逻辑,因为,由此我们不得不去重视与尊重“现在进行时”

的根由——它是如何这般与只能这般的。

一群中年人,他们不是凭空活在丙申年里的。

而且,有了来路的对照,今天的诸般心事才更加让人怅惘,那些个朴素的少年,才愈发显得珍贵。

于是一切都会有了“准确”

的基点,让我们能够稍微可信一些地“提炼出那个更好的自己”

王苏辛:你说“层层递进”

和“剥洋葱”

在你看来就是逻辑的能力,我觉得还不止那么简单,可能还要看是“文本逻辑”

还是“事实逻辑”

如果是后者,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很多时候,前者的出现会像烟雾弹一样,让人误以为自己转过去了。

《丙申故事集》中的逻辑当然是“事实逻辑”

,也是基于此,我们两个生活经历和思想状态不一样的人,也能就一些共通的东西对话。

看《丙申故事集》前后,我也看了一些其他不错的小说,我发现《丙申故事集》和那些小说的好不太一样,你似乎无意去呈现某一个饱满的点,而着重在呈现事物的一整面,尤其是《随园》,也包括《出警》等小说,都不是单独在写哪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而是尽可能呈现一个打开的世界,阅读者可以从这个世界中选择一个自己的点进入。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