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赵氏曾去沈石蒂照相馆,拍过一张半身像。
杨仁道办完后事,将照片裱上一圈黑,悬于正房进门处。
像中人穿了荷叶领旗袍,面孔显白。
嘴唇后期上过色,红得过了分。
尚未荒秃的头发,在耳后盘成双髻。
宋梅用乍眼认不出,“老板娘,我可没亏待你。
你要保佑仁道,保佑我。”
旋而便至春节。
天气阴晦,年味索淡。
街头寥落的鞭炮声,听着仿佛放冷枪。
宋梅用在门边贴两抹红联,依旧早起、烧水、迎客。
杨仁道管了几个月店面,记成一笔糊涂账,又嫌分厘琐碎,便对宋梅用道:“买柴挑水的粗活我来做,你负责把账轧轧清。”
宋梅用道:“只怕杨家人不放心。”
“放心,放心,我妈夸过你聪明。”
“瞎讲。
我不识字,更不会打算盘。”
“这个不需要文化,心细就好。
你们女人家的,心细似针眼,天生都是管账的。
老话里怎讲,外头有个捞钱手,家里有个聚宝盆。”
宋梅用笑了,“你好有本事,捞得个什么钱,我倒要来轧一轧。”
当过一旬家,宋梅用意识到,做小生意,就跟落毛毛雨似的,干不了,湿不透,尴里不尴尬。
指头缝更需捂严了,稍微一松,就蚀进老本里去。
真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她对杨赵氏追加了些许体恤,和杨仁道也关系渐缓。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