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每个故事都有回忆-《群山之巅》

后记 每个故事都有回忆(第2页)
🎁美女直播

不管她去谁家,我们都跑去看。

她五六岁孩子般的身高,却有一张成熟的脸,说着大人话,令我们讶异,把她当成了天外来客。

她后来嫁了人,生了孩子。

我曾在少年小说《热鸟》中,以她为蓝本,勾勒了一个精灵般的女孩。

也许那时还年轻,我把她写得纤尘不染,有点天使化了。

其实生活并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所以在《群山之巅》中,我让她从云端精灵,回归滚滚红尘,弥补了这个遗憾。

再比如辛七杂。

在我们小城,有个卖菜的老头,我们家一直买他种的菜。

有年春天他来我家,问我们想要多少土豆、白菜和萝卜做越冬蔬菜,他下种的时候,心里好有个数。

他肤色黝黑,留着胡子,裤子和鞋上尽是泥,但面目洁净。

那天太阳好,他站在院子里,说着说着话,忽然从腰间抽出烟斗,又从裤兜摸出一面凸透镜,照向太阳,然后从另一个裤兜抽出纸条,凑向凸透镜,瞬间就把太阳火引来了,点燃烟斗,怡然自得地抽着。

我问他为什么不用打火机或是火柴,他撇着嘴,说天上有现成的火不用,花钱买火是傻瓜!

再说了太阳火点的烟,味道好!

所以这部作品的开篇,我让辛七杂以这样的方式亮相。

辛七杂一出场,这部小说就活了,我笔下孕育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相继登场。

在群山之巅的龙盏镇,爱与痛的命运交响曲,罪恶与赎罪的灵魂独白,开始与我度过每个写作日的黑暗与黎明!

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无言的幸福,也是一种身心的摧残。

伏案三十年,我的腰椎颈椎成了畸形生长的树,给写作带来病痛的困扰。

再加上更年期的征兆出现,满心苍凉,常有不适,所以这部长篇我写了近两年,其中两度因剧烈眩晕而中断。

记得去年夏天写到《格罗江英雄曲》一章时,我在故乡,有一个早晨,突然就晕得起不来了,家人见状吓坏了,不许我写作,说是命要紧,还是小说要紧?我躺在床上静养的时候,看着窗外晴朗的天,心想世上有这么温暖的阳光,为什么我的世界却总遇霜雪?无比伤感。

想想小说中那些卑微的人物,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多么不易!

养病之时,我笔下的人物也跟着“休眠”

,我能更细致地咀嚼他们的甘苦。

从第一部长篇小说《树下》开始,二十多年来,我在持续的中短篇写作的同时,每隔三四年,会情不自禁地投入长篇的怀抱。

《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白雪乌鸦》等,就是这种拥抱的产物。

有的作家会担心生活有用空的一天,我则没有。

因为到了《群山之巅》,进入知天命之年,我可纳入笔下的生活,依然丰饶。

虽说春色在我面貌上,正别我而去,给我留下越来越多的白发,和越来越深的皱纹,但文学的春色,一直与我水乳交融。

与其他长篇不同,写完《群山之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

这种倾诉似乎不是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某种风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亘古的河流和山峦。

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

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

,我的心是颤抖的。

长篇完稿,并不是划上真正的句号了。

我将稿子传给了我始终喜爱的《收获》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杨柳,以及九久读书人的杜晗。

杨柳率先检阅了它,对它给予肯定,给我吃了颗定心丸。

接着是杜晗,她说喜欢这部长篇的气韵。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