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真半晌没吭声,但脸上的表情却清晰无误地默认了段兴玉的话。
屋里一时又没了声响,只有楼外临窗的一棵古槐传来如泣如诉的絮语,落日余晖映在墙上,被摇曳的树叶搅成闪动的碎片,风,带了些热气从纱窗里扑进来,使人依稀嗅到一点儿夏天的气息。
“对当前的运动,对广场上的事件,想不通不要紧,转弯子也允许有个过程嘛。”
纪真低低地说:“但是行为上发生抵触,性质就不同了。
即便这么说吧,他要是单单在广场上应付差事,我也不会说什么,连我,连咱们全处,甘局长都认为是在应付差事。
本来嘛,搞那么多人上广场上去抓人,哪儿有那么多坏人呀?可是周志明,怎么那么大胆子把密拍胶卷给曝了?我气的不是没能抓到人,悼念总理嘛,即便有点儿过火行为,也不见得非得抓起来。
但是作为一个公安干部,自己想不通就这么干,得了啊?特别是一个侦查人员,使用这种手段,我不是指这件事的内容,而是指它的作法,这种作法对于侦查员来说是最可卑、最要不得的。
兴玉,咱们干侦查快三十年了,这样的事真还是闻所未闻,你也许能接受,我可接受不了。”
段兴玉把憋在肚子里的气长长地吁出来,他放弃了同纪真争辩的打算,换了个平缓的口吻,问:“这些天,审讯的情况怎么样?”
纪真摇摇头,隔了半晌,问道:“你们科里的同志有没有发现他最近都和社会上什么人接触?”
“他可不是个交际广的人。”
“唔——对。
他们向阳院的主任和他是对门邻居,也反映周志明平常在家挺老实,家里也没什么人走动,可甘局长总想从他这儿抓点儿线索出来,唉,真是天晓得。
另外,甘局长今天又提到了311案。
他怀疑徐邦呈的逃脱和周志明有关,当然他也是以一事推一事……”
段兴玉脸上微微冷笑,内心里有一股子火气一拱一拱地往上顶,恨不得摔点儿什么东西才能发出来,但他的声调仍旧平静着。
“老纪,咱们都是干了二十几年侦查了,可甘局长呢,毕竟是半路出家。
对311案究竟该怎么看,失败在什么地方,咱们心里头还不明白吗。
捕前没有侦查过程,审讯中指供引供,把自己的怀疑和成见全暴露给徐邦呈;对全部证据和全部情况又不做细致的综合分析,不让大家发表意见。
什么‘三月计划’、什么‘特遣分队’、什么‘破坏批邓’,全是鬼话。
你没有直接参加审讯,要是参加了,你也会看出问题来。
我明白你当时把我调到追谣办的意思,是怕我得罪甘局长,甘局长我倒是没得罪,可你看这案子搞得,你们去边境的时候我跟你说的那些话,不是应验了吗,结果比我们想的还要坏。
从边界的情况看,敌人完全是有准备的,是准备好了接应他脱险的。
要讲责任,甘局长首先应当负责,往下面一个小侦查员身上推诿,还讲道理吗?”
纪真微微点头,说:“是嘛,我也向甘局长表示,不同意他的怀疑。
你要说周志明在广场事件上销毁证据,那是板上钉钉,他自己也承认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