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镇上看电话的老牛,1968年和严守一他爹一块儿卖过葱。
卖葱之前,严守一他爹不爱说话。
村里日头高,日子显得长,一天下来,老严说不了十句话。
十句话中,不得不说的占六句,每句话全是单词。
大到家里盖一座房子,小到家里添一只尿盆,老严赞成,是“弄”,不赞成,是“弄个”;另四句是感叹词,不管是高兴或是愤怒,都是“我靠”。
卖葱之后,老严开始说话了。
卖了半年葱,老严能完整说下一个故事。
严守一记得,那时他爹常讲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吃丸子,一个是吃年糕。
一个人,腊月,到集上卖门神,旁边是一卖炸绿豆面丸子的。
他买了四斤,人熟,给了他六斤。
他一个一个拣着吃,不知不觉吃完了。
一站起来,“咕咚”,倒了。
一个人,收麦时节,家里的牛丢了,出门找了两天没找着,饿着肚子回到村头,碰到一卖年糕的,认识,“大哥,先赊我五斤。
”吃完回到家,“娘,我要喝水。
”“咕咚”,倒了。
当时严守一觉得不好笑,四十岁再想起来,每次都笑了。
一开始严守一觉得他爹卖葱,见的人多,话是跟人学的;后来才知道,教会老严说话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牛。
晚间全家蹲在灶间吃饭,吃着吃着,他爹“扑哧”笑了,摇着头说:
“这个老牛。
”
严守一就知道他爹人在吃饭,心又随老牛卖葱去了。
那时严守一觉得,世上最有趣的事情,好不过卖葱。
1968年冬至那天,老牛和老严从二百里外的长治煤矿卖葱回来,路过严家庄,老牛到严守一家坐了坐。
没见老牛之前,严守一想着老牛一定是个大个儿,大嘴,声如洪钟;见到才知道,个头儿比桌子高不了多少,雷公嘴,说起话来娘娘腔。
过去老听说老牛,一下见到,本该严守一发憷,没想到老牛倒对十一岁的严守一羞涩地一笑,摘下火车头棉帽,用帽耳朵去擦头上冒的热气。
老严招呼老牛进屋喝水,严守一也跟了进去,倒是老严朝严守一肚子上踹了一脚:
“身上腥,滚!
”
接着两人在屋里喝水,也没听老牛说什么。
偶尔说话,也是说路上打尖吃了几顿饭,毛驴喂了多少料。
接着全是“呼噜”“呼噜”的喝水声。
老牛赶着毛驴车走后,老严对全家说:
“能说,今天没说。
”
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三,严守一他爹提着一根猪腿到牛家庄看老牛,顺便结一年的葱账。
上午去时一脸笑,黄昏回来,一脸铁青,蹲在门槛儿上“吧嗒”“吧嗒”抽旱烟。
一直抽到三星偏西,站起身,用烟锅“梆梆”地敲自己的头:
“我要再卖葱,我就不是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