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结局-《烟雨一蓑》

第三十二章 大结局(第5页)
🎁美女直播

老宅门前,是一条宽6米的土道,沿土路向东200米,是奄奄一息的老槐树;老槐树下本来是一条蜿蜒通向使狗河的水沟,现已被树下人家建成了猪圈和门楼;土路南边,是沿老槐树而来的水沟,堆满了垃圾;水沟南面原来是生产队的场院,大大小小的柴火垛;老槐树前面,是二哥死去后留下的空房子和偌大的院子,已是草木荒生;二哥房子右边,空地前面,是本家大叔的两处老房子,足有两亩。

横在老宅门前的土路,贴着水沟相接的西大湾,通向邻村。

老宅右边,胡同相隔,是三叔的房子。

老宅左边,我端详了很久,不能用“觊觎”

来表达,是邻居一户姓高的人家,光棍在外打工,几乎一年不着家,宽大的院子还带着一个大大的后院。

如果把这户人家连在一起,正好构成一个长方形的约6亩地的地方。

“第一期工程,6亩多地,够了!

足够了!”

我屈指一算,自言自语。

如果可能的话,让老槐树下三户人家迁走,整个长方形设计向东开门,成一个大大的“凸”

样,这样也可以好好地保护老槐树,不受猪圈和门楼欺压,在“凸”

型顶部老槐树处,以槐树为轴心,建一个以文化为主体的牌坊作为大门。

一旦第一期工程完成,在此基础上,向东,自降媚山下东泉子,下辟一条路,与牌坊式大门相连;向西,开发使狗河,还河以天然清水之地;向南和东南,改造降媚山,以原来农户承包果园不变,支持改造新品种,植树造林,保墒保水,于尘埃喧嚣中辟一僻静清幽之处。

整个工程约500亩地。

烟雨空中,我的脑子里闪出了“仓三易”

现实的雏形。

“仓三易”

,将梦想变为现实;“仓三易”

,把遥远的古代与现代掣将起来,把大爷的梦与我的梦变成同一个梦;“仓三易”

,给予了她深深的文化与哲学内涵。

“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万籁俱寂、灯火阑珊之时,焚香捧书,或感受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胸襟抱负之千古绝唱,或品味雨打乱世之情缘,报国无门之苍凉悲楚,或揣摩传记中的真真假假、蜚短流长,或感叹小说中的命运造化、人生无常。

作一叶之扁舟,沧海之一粟,于心驰神往之间,游离于现实之外。

暂且忘却人世的喧闹,抛开庸俗尘世的琐碎人生,悠悠于南山东篱之下。

不再有“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而如今“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静静地独思……

牌坊式“仓三易”

大门,庭院式牌楼,斗拱下五踩、中七踩、高九踩,上部为木结构,正面额枋正中为双龙抢珠匾额“烟雨一蓑”

,体现一切皆为烟雨中,并予以纪念一个大家庭的故事;反面则为“麟、凤、龟、龙”

之“四灵”

,正反代表中国最早的华夏民族;额枋中间浮雕、透雕的双狮舞绣球,两边各浮雕一个龙头;底座为混凝土结构,左右底座上为两条图腾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刻以各地民族图腾。

从牌坊大门进来,迎面是“雨中妆点望中黄,句引蝉声送夕阳”

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虬枝飞舞、傲视苍穹,几个大汉难以环抱的老槐树。

树后,苍翠掩映下,是一堵古典影壁,以不同字体述以各地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

沿树下西行,枝叶繁茂百草幽生,路北经过一曲折蜿蜒内镶“阴阳鱼”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