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仁至慈的真主的名义。
我知道,马科斯先生,在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离世,因为把信交给您的同时,我请求过您,在我死以前不要把它打开。
我要告诉您,马科斯先生,在过去七年里与您相识,相处,是何等的愉快。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充满感情地回想起这段岁月,我们在花园里年复一年地种西红柿,您每天早晨到小屋来看我,陪我喝茶,聊天,我们还随兴所至,互教互学,做过不少波斯语①和英语的功课。
我感谢您的友谊,您的体贴,以及您在我国从事的工作,我也深信,您一定会把我的谢意转达给您善良的同事们,特别是我的朋友阿姆拉·阿德莫维奇女士,她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也请您代我向她勇敢、可爱的女儿罗诗致意。
我应该告诉您,马科斯先生,这封信不仅仅是写给您的,还另有他人,我希望您把信转交此人,其中的缘由,我会在后面加以说明。
因此,如果我重复了一些您已经知道的事,还要请您海涵。
之所以有写下这些事的必要,是因为她。
马科斯先生,您将会看到,信中不仅包含忏悔的成分,也有一些具体的事,让我产生了写信的念头。
基于上述原因,我的朋友,恐怕我必须向您求助。
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这故事该从何说起。
这对一个肯定已有八十五六的老头子来说,实非易事。
就像我这一辈的很多阿富汗人一样,我到底多大年纪了,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可要是说个大概的岁数,那我心里还是蛮有谱的,因为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和萨布尔打过的那一架。
他是我的朋友,后来成了我妹夫。
打架的那天,我们听说有人朝纳第尔沙开了枪,把他杀了,纳第尔沙的儿子,年轻的查希尔,已经登基做了国王。
那是1933年的事。
我蛮可以从那个时候讲起,不过还是换个别的开头吧。
故事就像行进中的火车:不管你在哪儿跳上去,都能到达目的地,早一些晚一些而已。
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在哪儿结束,也就该从哪儿开始。
是的,我认为这样才合情合理,那就从妮拉·瓦赫达提开始吧。
我是1949年遇见她的,那一年她嫁给了瓦赫达提先生。
当时我已经为苏莱曼·瓦赫达提先生工作了两年,之前我在同一片住宅区,在另一户人家干过一年。
我1946年来了喀布尔,老家在沙德巴格,我就生在那村子。
马科斯先生,我离开沙德巴格的前因后果,可不是什么引以为荣的事。
请把这当做我的第一个忏悔吧,因为我要说的是,当时我感觉村子里的生活扼杀了我。
我和两个妹妹一起过,有一个还是残疾。
我无意为自己脱罪,马科斯先生,可我当时是个大小伙子,渴望着闯荡世界,满脑子的梦想,很简单,也很模糊,我的梦想历来如此,可是,眼看着青春慢慢消逝,未来的路越来越窄,我就离开了,去找事做养活两个妹妹。
是的,这是实话,可那也是我的逃亡。
我为瓦赫达提先生全职工作,所以也全天住在他家里。
当时这房子,马科斯先生,可一点都不像您2002年刚到喀布尔时看到的那样破败。
它是个漂亮的、宏伟的宅邸。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