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尼亚要到下亚力山德罗夫卡去几天,应当得到总部的批准。
“你知道,问题不单是去看看女朋友。”
他对奥列格说,“我早已计划把组织哥萨克庄子里青年的全部工作都委托她去做。”
万尼亚有点忸怩地说。
但是奥列格对于万尼亚提出的这样正当的理由似乎充耳不闻。
“你再等一两天。”
他说。
“可能要另外给你一个任务……不,不,也-也在那边。”
奥列格一看万尼亚的脸上露出戒备的神气,就突然咧开嘴笑着说。
万尼亚不愿意别人猜出他真实感情的时候,脸上总要露出这副神气。
最近几天波里娜-盖奥尔吉耶芙娜一再要求奥列格推荐一个聪明的年轻人给刘季柯夫使用。
这个年轻人要在克拉斯诺顿到下亚力山德罗夫卡这条专门的路线上做联络员。
所以奥列格就想到了万尼亚。
波里雅阿姨转达刘季柯夫的愿望时,再三强调说:“不过要一个头脑非常清楚、非常可靠的。
要头脑最清楚和最可靠的……”
就在万尼亚和奥列格谈话之后的第二天,眼睛近视的万尼亚已经光脚穿着球鞋,头上包着一块扎着四个角的手帕,在不很炎爇的阳光下,沿着草原上的村道上路了。
路边没有收割的庄稼都是稀稀拉拉的。
万尼亚整个身心都意识到他的使命的重大,专心致志地在思考他的这个新任务,——而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正是眼睛近视的万尼亚在旅行时最显著的特征,——他在草原上走着,经过许多居民点,但是对于一路上碰到的事物几乎都没有注意。
一个外来的人,——如果会有这样的人,——来到被德国人占领的农村地区,看到展现在他视野里的异常凄惨、截然不同的景象,一定会感到吃惊。
他会碰到几十个几百个瓦砾场,那里,原来的大小村庄只剩下一些炉灶的残架和烧焦的木头,还有就是一只孤零零的猫,在烧得半焦、长满野草的台阶上晒太阳。
他也会碰到连德国人的足迹都没有到过的庄子,如果不算那些偶然闯进来一两次抢劫财物的德国兵。
可是也有这样的村庄:那里的德国政权是按照它认为对自己最有利和最方便的形式建立起来的;那里所受的直接的军事抢劫,也就是过路军队进行的抢劫,以及形形色色的野蛮暴行,比起俄罗斯在德国军事占领统治下必然要受到的蹂躏来,在程度上毫无差别;那里德国人的经营可说是表现得最地道的。
下亚力山德罗夫卡庄正是属于这一类的庄子。
克拉娃和她母亲就是在这个庄子里的一个母系的亲戚家里找到安身之处。
她们投靠的那个哥萨克是母亲的亲兄弟,在德国人来以前,他是集体农庄的一个普通庄员。
他既不是工作队长,又不是饲马员,而是一个普通庄员,带着家属参加工作队,在公有的田地里干活,靠劳动日所得和自己园地上的收获过活。
所以,克拉娃的舅舅伊凡-尼卡诺罗维奇和他全家,从德国人一来,也就不折不扣地遭受到在德国统治时期一个普通农户所必然遭受的痛苦。
他们在进攻的德军路过的时候遭受劫掠,凡是被德军看到的牲畜、家畜和存粮都被抢劫一空,那就是说损失惨重,但是还没有被抢得津光,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农民能像俄罗斯农民那样,具有那种世代相传的在乱世隐藏财物的经验。
在军队已经过去、“新秩序”
——Ordnung开始建立之后,伊凡-尼卡诺罗维奇和其他的人都得到通知,以前规定给下亚力山德罗夫卡集体农庄永久使用的土地,现在也像全部土地一样将成为德国的财产。
但是,“新秩序”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