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多数的美国青年乐观起来,平和地对待人生。
生命过于脆弱,人生太不确定。
人人都争做人上人,好不容易进入世贸工作,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可最后还是和大厦一块灰飞烟灭。
发出人生无常的感叹后,发现只有性生活可以把生活的快乐立竿见影地体现,一切皆要及时行乐。
关于死的问题,科学界和哲学界一直存在着巨大分歧。
把死亡界定在死和死后两个概念,模糊又牵强。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死后,不妨想想,以后要一个人走,多么孤单和恐惧。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斗将田山花袋氏在66岁将死时,有人问他临终的心情,他以微弱之声回答:“想到一个人孤独而去,真感寂寞。”
可笑的是,平生否定有死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在其受临终之苦折磨时,叫着“啊!
上帝呀!
我的上帝。”
“先生,在你的哲学中也有上帝吗?”
看护他的医生这样问道。
“亲受痛苦的境遇,即使哲学里没有上帝,也束手无策。
我如病能痊愈,我将从事完全不同的研究。”
叔本华这样说着而死去。
斯人已逝,哀莫大于心死,而死却次之。
死是肉身的荒废,不死却是精神上的完美。
有一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精神对死亡的影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死有什么可怕,乐观一点,生命即使脆弱,人生即使无常,我们只要天天幸福,天天快乐,找个女朋友一块做童话里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住在乌托邦,渴了喝喝露水,饿了吃吃蜂蜜,困了往郁金香里一躺,加上好些灿烂灿烂的阳光,于是我惹谁犯谁,你也都拿我没辙。
这篇文章是我03年的时候写的,真不知道那时的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
或许人越年轻的时候,就越会想一些深刻的话题以证明自己的不浅薄吧。
昨天看到一段话,我们之所以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当一切你都想明白之后,你大概就会知道,如何活出一个真实,让你自己觉得舒服的自己,才是最最重要和舒服的一件事情吧。
2012年10月6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