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间尘的演奏,给评审们带来了恐慌。
对,这真是平地惊雷。
三枝子看着周围人的表情想道。
风间尘刚从舞台上消失,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评审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色,有些人的反应令人吃惊。
纳撒尼尔正铁青着脸陷入沉思。
他全神贯注,应该是正在分析风间尘的演奏。
他好像全然没有注意身边的人。
看起来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如她所料,众人的反应完全是两个极端。
难以置信,太奇妙了,简直是奇迹。
真下流,低级的煽情,跟玩杂耍似的。
真是不可思议。
马赛尔·卡洛斯当时可以说是收到了评审全体的赞赏和祝福,但风间尘却大不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枝子静静地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
这是第二次听了,多少明白了一点。
听他的演奏,感情上都会有波动,不论是好是坏。
他的音乐,碰触到了听众潜意识底下平常被压抑的感情中尚未死去的部分。
就是那些暂时被遗忘的、心底柔软的部分。
那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秘密的小屋。
成为职业演奏家之后,那个小屋变成了一种微妙的存在。
从孩童时起,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的面影。
对音乐抱有的青涩的憧憬,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
另外,成为音乐家以后,自己喜欢的音乐和优秀的音乐,是两回事。
这一行业内部的常识已经铭刻在心。
越来越习惯把音乐当成工作,当成商品来提供,反而很难公开宣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了。
渐渐在痛苦中明白,让自己满意的演奏,自己理想中的演奏,已经无法实现了。
作为职业演奏家的生涯越长,藩篱就越高,理想就越远,心中的小屋越来越成为一个神圣的所在。
弄不好的话,自己也越来越少去打开那个小屋,平时甚至忘记了小屋的存在。
但是,风间尘的演奏,却意外地找到了自己都已经忘却的那个小屋,出人意料地粗暴地打开了小屋的门。
对于他打开小屋的门这件事,有些人十分感谢,反应狂热,有些人却感到隐私受到侵犯,下意识地拒绝,因此才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反应。
霍夫曼先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吧。
那些并未封闭起自己柔软的部分、毫无防备地听着音乐的观众,感情马上就被虏获,表现出狂热的迷恋,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说分析了一番,到底怎么评价他的音乐,三枝子还没有能理清楚,脑中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
还有一件事很不可思议。
第二次听风间尘,厌恶感消失了。
她只是就那么被他吸引,发出惊叹。
这是怎么回事呢?三枝子心想。
难道是因为自己读了霍夫曼先生那封信?那封信让自己产生了新的偏见?
不过,毫无疑问,风间尘的演奏有非常强大的情绪感染力。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