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不可轻-《忆往述怀》

一寸光阴不可轻(第1页)
🎁美女直播

中华乃文章大国,北大为人文渊薮,两者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倘机缘巧遇,则北大必能成为产生文学家的摇篮。

五四运动时期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最近几十年来又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在这两个时期的中国文坛上,北大人灿若列星。

这一个事实我想人们都会承认的。

最近若干年来,我实在忙得厉害,像50年代那样在教书和搞行政工作之余,还能有余裕的时间读点当时的文学作品的“黄金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幸而我还不能算是一个懒汉,在“内忧”

、“外患”

的罅隙里,我总要挤出点时间来,读一点北大青年学生的作品。

《校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都看。

前不久我读到《北大往事》,这是北大70、80、90三个年代的青年回忆和写北大的文章。

其中有些篇思想新鲜活泼,文笔清新俊逸,真使我耳目为之一新。

中国古人说:“雏凤清于老凤声。”

我——如果大家允许我也在其中滥竽一席的话——和我们这些“老凤”

,真不能不向你们这一批“雏凤”

投过去羡慕和敬佩的眼光了。

但是,中国古人又说:“满招损,谦受益。”

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

“倚老卖老”

,固不足取,“倚少卖少”

也同样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

天下万事万物,发展永无穷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子天下第一”

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你们对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涵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

这对于你们的文学创作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

不管你们现在或将来是教书、研究、经商、从政,或者是专业作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对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必实下一番工夫,简练揣摩。

这对你们的文学修养是决不可少的。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则你们必然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