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过一首诗,叫做《登州海市》,还有一篇短短的序言,我现在抄一下: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
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
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 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 岂有贝阈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 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 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 事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 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 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 岂知造物哀龙钟
伸眉一笑岂易得 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 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 相与变灭随东风
在这里,苏东坡自己说,祷祝成功,海市出现。
但是,给我们导游的那个小姑娘却说,苏轼大概没有看到海市;因为他呆的时间很短,而且是岁暮天寒之际。
究竟相信谁的话呢?我有点怀疑,苏轼是故弄玄虚,英雄欺人。
他可能是受了韩愈祝祷衡山的影响:“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他的遭遇同韩文公差不多,他们俩都认为自己是“正直”
的。
韩文公能祝祷成功(实际上也未必),为什么自己就不行呢?于是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写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看到一般。
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怀疑。
又焉知苏轼的祝祷不会适与天变偶合,海市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呢?我实在说不清楚。
古人的事情今人实在难以判断啊!
反正登州人民并不关心这一切,尽管苏轼只在这里呆了五天,他们还是在蓬莱阁上给他立庙塑像,把他的书法刻在石头上,以垂永久。
苏轼在天有灵,当然会感到快慰吧。
我们游遍了蓬莱阁,抚今追昔,幻想迷离。
八仙的传说,渺矣,茫矣。
海市蜃楼又急切不能看到,我心里感到无名的空虚。
在我内心的深处,我还是执著地希望,在蓬莱阁附近的某一个海中真有那么一个蓬莱三山。
谁都知道,在大自然中确实没有三山的地位。
但是,在我的想象中,我宁愿给蓬莱三山留下一个位置。
“山在虚无缥缈间”
,就让这三山同海市蜃楼一样,在虚无缥缈间永远存在下去吧,至少在我的心中。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