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
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
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
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
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
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
这样的骗局绝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
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
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
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为烈。
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绝不允许的。
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
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
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
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
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
“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
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德”
)完全一致。
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
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孤证不为定说。
其无反证者姑存之。
得有续证,则渐信之。
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可以补充在这里,也可以补充在上一节中。
1997年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