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
者,容忍也。
我归纳成了几句顺口溜:相互恩爱,相互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杂私心,家庭和睦,其乐无垠。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把容忍强调到这样的高度。
要知道,容忍是中华美德之一。
我们的往圣先贤,大都教导我们要容忍。
民间谚语中,也有不少容忍的内容,教人忍让。
有的说法,看似消极,实有积极意义,比如“忍辱负重”
,韩信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唐书》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问他睦族之道,公艺提笔写了一百多个“忍”
字递给皇帝。
从那以后,姓张的多自命为“百忍家声”
。
佛家也十分强调忍辱之要义,经中有很多忍辱仙人的故事。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家庭中则是“小不忍则乱家庭”
。
夫妻、父母、子女之间,有时难免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一方发点小脾气,你让他(她)一下,风暴便可平息。
等到他(她)心态平衡以后,自己会认错的。
此时,如果你也不冷静,火冒三丈,轻则动嘴,重则动手,最终可能告到法庭,宣判离婚,岂不大可哀哉!
父母兄弟姊妹之间,也有同样的情况。
结果,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会弄得分崩离析。
这轻则会影响你暂时的情绪,重则影响你的生命前途。
难道我这是危言耸听吗?
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
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
1998年10月23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