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尘世中的挽歌-《乡关何处》

序 尘世中的挽歌(第2页)
🎁美女直播

自杀未遂,醒来后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

他是鄂西土生土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

1986年,因“地下写作”的名分,令武大中文系系主任青眼相加。

大学毕业后,野夫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本可以科员、科长、副处地拾阶而上,过着好日子。

但人生拐点发生在1989年。

1990年他脱下警服穿上了囚衣,被判处六年徒刑。

服刑期间,父亲患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

1996年正月,野夫独自来到北京。

现在已无人为重大的历史挫折而焦忧,眼下最揪心的事是挣钱、买房、就业、就医、留学。

这能怪谁呢?我是很悲观的!

所幸在悲观中我认识了野夫,所幸还有像野夫这样的人,在社会底层默默做事,苦苦寻觅。

他这样的人也许象征着未来,寄托着希望。

今天,当我们的文人艺术家都争做“圣洁天使”的时候,野夫的文字却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的声和另类的光。

这是当今尘世中的挽歌。

我不觉得他是在写作,他在跟我说话,也是独自沉吟。

笔下那些砍断骨头连着筋的血亲,是怎样被一节一寸地搅碎榨干;那些美妙温软的情感,是怎样被一阵一阵的风雨冲光刮净——我读到的是他的心,看到的是他的泪。

那独立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

如果说诗歌是面对天空的话,那么散文就是面对大地了。

野夫的作品正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来的。

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有着很丰富的人生意味。

他的写法,很传统。

我说的传统是指他的胸襟、意绪、文思以及相对应的句式、布局和节奏。

每一篇,都像块状物那般结实。

情感浓烈,但有控制。

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

对人的描写采用线性白描法,对事物的思考也是东方式的,围绕着主脉一路探究、追述下去。

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

中国文学传统深厚,而非落后。

能继承下来,真是要下些工夫的!

我以为:作品达到什么档次,就要看作者心灵是个啥档次了。

因为心灵就在文字的后面!

野夫的心灵就在文字的后面。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