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没有想到李善长居然举荐了那几个人当丞相,还说胡惟庸如何如何!
现在事实证明,他李善长看走眼了,胡惟庸可是一个十分能干的丞相。
朱元璋对他大加赞赏。
“胡相真是咱的左膀右臂,这事情办得漂亮,这场仗打下来,你当记头功!”
“为上位分忧是惟庸应该做的!”
一旁的太子朱标,对于胡惟庸的做事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
朱元璋含着笑意道:“胡相,既然已经准备妥当,就让大军即可出发吧!”
朱标却说:“父皇,儿臣建议,大军不必着急行军,而是张开口子,慢慢让嘎呼尔进来,再一口吃了他们。”
朱元璋大喜。
“标儿,此等战术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以前从来不看兵书,觉得里面都是些阴险计谋,彼此算计,不合圣人之道,现在怎么也知道用计了?”
‘父皇,打仗非儿戏,那是将士们用血肉去拼杀,对敌人仁慈,敌人会对我们仁慈吗?
嘎呼尔部,时常扰我边民,孩儿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
’
“好啊,就按你的办法来,让蓝玉朱棣等人缓慢出发,诱其深入,这些人是游牧部落,在草原上面征战十分英勇,等他们进了中原之地,处处山川河流,就是我大明的长处了。
来人拟旨!”
胡惟庸拿着圣旨去宣旨去了。
朱元璋拉着朱标,十分高兴地说道:“标儿,咱高兴啊,以前我怕你太仁慈,管不了这些人,现在看到你的变化,爹实在是高兴啊!
只有恩威并施,才是帝王之道啊!”
“是的,爹!”
与此同时,系统提示出现。
“此计甚狠,敌人中计将会死伤无数,计谋增寿半年,如若真的中计再增寿三年。”
朱标大喜,看来以后得多出点狠主意了。
胡惟庸离开皇宫一路上都在思索刚才发生的事情。
太子朱标,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计策不像是能出自他的口啊。
他本来就是以仁德而闻名,怎么会突然变了?
莫不是这背后有高人指点?
不行,我得暗中调查一番,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调查,很容易就发现刘伯温的太子太师身份。
原来如此,这个刘伯温离开了御史台,又投到了太子麾下。
李善长都走了,刘伯温还不走,看来不除掉是清静不了了。
于是,他拿着圣旨去找蓝玉,并商量除刘伯温之计。
却不知道,此举可谓自投罗网,蓝玉已经倒戈,胡惟庸也即将大难临头了。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