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王二证明费尔马定理,是在此事之前。
有关这本书:
王二1993年四十一岁,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做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数学史。
他是作者的又一位同名兄弟。
年轻时他插过队,后来在大学里学过数学。
他从未结过婚,现在和一个姓孙的女人住在一套公寓房子里。
在冥思苦想以求证明费尔马定理的同时,他写出了这本有关李靖和红拂的书。
这本书和他这个人一样不可信,但是包含了最大的真实性。
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发现,本书叙事风格受到法国史学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的杰出著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影响,更像一本历史书而不太像一本小说。
这正是作者的本意。
假如本书有怪诞的地方,则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寻找无双》序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完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变形记》(奥维德)的最后几行:吾诗已成。
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
这篇粗陋的小说,当然不能和这位杰出诗人的诗篇相比。
同时我想到的,还有逻辑学最基本的定理:A等于A,A不等于非A。
这些话不是为我的小说而说,而是为智慧而说。
在我看来,一种推理,一种关于事实的陈述,假如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错误,或是相反的证据,就是对的。
无论人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不能使它有所改变。
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维的快乐。
而思维的快乐则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
本书就是一本关天智慧,更确切地说,关于智慧的遭遇的书。
作者:王小波年7月14日《怀疑三部曲》序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
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
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
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
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我从很年轻时就开始写小说,但一直不知自己为什么要写,写的是些什么。
直到大约十 年前,我在美国读《孟子》,深刻地体验到孟子的全部学说来自于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这时才猛省到,人在写作时,总免不了要推己及人。
有关人的内心生活,所有的人都知道一个例子,就是自己。
以自己的品行推论他人,就是以一个个案推论无限总体。
在统计上可以证明这是很不可靠的做法,但是先贤就这样做了。
自己这样想了,就希望人同此心,这种愿望虽不合理,但却是不可避免。
一个个案虽不能得到可靠的推论,但是可以成立为假设。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