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创作不是自传
宝玉大致是脂砚的画像,但是个性中也有作者的成份在内。
他们共同的家庭背景与一些纪实的细节都用了进去,也间或有作者亲身的经验,如出园与袭人别嫁,但是绝大部份的故事内容都是虚构的。
延迟元妃之死,获罪的主犯自贾珍改为贾赦贾政,加抄家,都纯粹由于艺术上的要求。
金钏儿从晴雯脱化出来的经过,也就是创造的过程。
黛玉的个性轮廓根据脂砚早年的恋人,较重要的宝黛文字却都是虚构的。
正如麝月实有其人,麝月正传却是虚构的。
庚辰本《石头记》特有的回前附叶,有三张格式与众不同,缺第一行例有的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但是看得出这部位仍旧留着空白。
这三叶在第十七、十八合回、第四十八、第七十五回前面。
第十七、十八合回的这张扉页上有总批也有标题诗,又有批诗的二则,用小字批注在诗下,己卯本另作一段,不及庚本清楚。
第一段是总批:
此回宜分作二回方妥。
除了庚本,己卯本也有这一段。
此回只有这两个本子还没分成两回,但是己卯本在介绍妙玉一节后已有朱笔眉批:
"不能表白"后是第十八回的起头。
是遵嘱分两回,指示下一个抄本的抄手。
这条批显然时间稍后。
回前附叶上的第一段则是写给作者的建议,性质与第七十五回的相同:后者记录誊清校对的日期──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五月七日──并提醒作者中秋诗尚缺,回目也缺首三字。
两次的备忘录只适用于新稿或是刚改写完毕的定稿。
庚本第十九回不但没有回目,连回数都没有,第一页正文从边上抄起。
上一回末页空白上墨笔大书"第十九回"四字,显然是收钉十回本后另人代加。
第十九回回末有满人玉兰坡一条墨笔批语:
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妥,系抄录之人遗漏。
此回共十六页,其他各回十页上下不等,这一回也不算很长,绝对不能分作三回。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玉兰坡所见的"此回"是改写前的第十七至十九回,三回原是脂批所谓"一大回"。
庚本的第十九回是新分出来的。
第十七至十九回是在诗联期分成两回,所以两回回末都有"正是"二字,作结的诗句尚缺。
诗联期紧接着一七五四本后,而一七五四本废除回前回末一切形式,没有新的总批与标题诗,旧有的仍予保留。
因此第十七、十八合回回前附叶上,自第二段以下一定还是一七五四本前的总批与标题诗。
脂评人看了新改写的第十七、十八合回,批说应当再一分为二,又把旧有的总批、标题诗与诗下批注都抄在后面。
庚本这张扉页的原本无疑的是脂评人亲笔,与第七十五回的一样,都是与此回最初的定稿俱来的。
第十七、十八合回元妃点戏,第一出"豪宴",批:"一捧雪中。
伏贾家之败。
"第四十八回贾雨村代贾赦构陷石呆子,没收传家古扇献给贾赦。
"一捧雪"玉杯象征石家珍藏的扇子,同是"怀璧其罪"。
第七十五回甄家抄家,贾政代为隐匿财物,是极严重的罪名。
但是第五回太虚幻境第十三支曲词说:"家事消亡首罪宁"。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