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小事。
作者到山上游玩,偶然遇到大雨,于是跑到一个小茶店避雨;可巧小茶店有人拉胡琴,作者兴之所至,就借过来拉了几支曲子;然后乘路过的黄包车回家,与店里人依依惜别。
事情是够平常的了,有什么好写的呀?在艺术家看来,这里却有不少乐趣。
避雨而雨不止,别人烦躁不安,他倒感受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雨早点停固然很好,既然不停,而且我们又没有能力强行让它停下来,那么等一等何妨呢?“慢慢走,欣赏啊!”
愿意“慢”
下来,所以作者才有心情去拉胡琴。
音乐是一种心情。
确实,山中避雨,再没有比胡琴更好的伴奏乐器了。
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都显得太重大,太正式。
只有胡琴,刚刚好,茶客大家也都能接受。
雨声,咿咿呀呀的胡琴声,想一想就让人神往。
在路边随时都能捡起来的艺术,是美妙的艺术。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濛雨亦奇”
,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
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