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的毛-《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头上的毛(第2页)
🎁美女直播

头发不能轻易散,也不能轻易剃。

春秋时候,越国人断发文身,被北方人觉得好勇斗狠,不文明。

头发得留着,体毛茂盛者因此很头疼。

汉元帝额头上有壮发,颜师古注说:“壮发当额前侵下而生,今俗呼为圭头者是也。”

——额头上长头发就叫“圭头”

(注意这读音忒邪恶了……),所以要“加巾帻”

来遮盖自己的圭头。

当然,巾帻戴多了也很有用。

《三国演义》里,孙坚戴这个,被华雄追着砍,于是把赤帻给祖茂,自己金蝉脱壳了,这和曹操潼关割须弃袍一个道理。

顺便一提,孙坚弃赤帻,曹操弃红袍,都是红色。

他俩难道都是在被公牛追吗?

古代的非平民,常不戴冠,但要留全发,戴各类东西:巾帻、陌头、绡头、幞头、角巾、周郎用来配羽扇的纶巾。

上古时代,有些巾是两用的。

戴上去就缠头,解下来就洗手擦脸,现在农村里老伯伯依然很豪迈,夏天手帕罩头,流了汗一手帕往脸上擦去。

有些巾就只枉当个虚名,实际上是冠的一种,比如诸葛亮的诸葛巾,就没有擦脸的用途——不然诸葛亮南征泸水,一嫌热,顺手把头上纶巾扯下来擦汗,身旁关兴张苞满脸晦气:“丞相请自重啊……”

吕布和贾宝玉,虽然是猛男和非猛男的两极,但有一样很像,都戴“束发紫金冠”

《红楼梦》、《三国演义》电视剧里演示过他二位戴冠摘冠的镜头。

头上打一髻子,冠戴上,簪或笄(都是一个东西)横插,两边丝络在下巴上一结一勒。

丝络者缨也,簪和缨是冠的必要部分,所以指代冠,然后也指代戴冠的贵人。

朱敦儒词曰“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就是说中原挨了金宋战乱,戴冠的诸位达官贵人都倒了大霉。

淳于髡曾经“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说明此人笑起来下巴腮帮子活动范围极大,一笑起来脑袋直径会大幅度增长。

《红楼梦》电视剧版里,贾珍色眯眯地去摸秦可卿,就是把人家姑娘簪子给摘了,准备让伊披头散发,看上去甚是淫亵。

淳于髡这个髡字,很不吉利。

髡完脑袋的都算奴隶,曰苍头。

战国时还派去打仗,汉朝之后就变家用奴隶了。

楚狂士接舆去唱衰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屈原说这人很奇怪,证据就是“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

接舆先生剃自己的头,外人看来和裸奔的人是一路货。

现在老有人怀疑陈寿写《三国志》时抹黑诸葛亮,就因为陈寿的爸爸被诸葛亮施过髡刑,所以推断陈寿小时候一定很受刺激,每天被小孩指着鼻子:“丞相让你爸爸裸奔咩哈哈哈哈哈!”

在古代,头发少也很麻烦。

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簪都簪不起来了,得续假发。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