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若说起李小小来,全长安城老一辈的人,都不免轻声叹惋。
首先,她的出现就很奇特:那年秋天,她一袭白衣到了月迷津,求份职业。
那一天夕光甚佳,店里的老客看见她在楼下扶梯而上,都直了两眼,忘了喝酒,时间仿佛都停了。
老板娘赏识她的品貌,肯定了她的箜篌技艺的肯定,给了她优厚的条件。
她的首次公开演奏吸引了大批的客人,以至于第二天,公门中人、王孙贵胄,济济一堂。
十九年前,冬雪漫漫的时节,李小小身着貂裘,在窗口望雪,饮暖酒祛寒。
堂前剪尾燕受不了寒冷,飞掠而过。
李小小吃惊之下,雕梅花的乌银杯脱手落下楼去。
打马经过的金城郡王的贵婿,嗣后的蔷薇相公,勒马立雪,拣起杯子。
一切便是自此而始。
本来王孙公子,沾花惹草,事属寻常。
然而金城郡马却走火入魔,对李小小动了真情。
全为李小小喜好蔷薇,金城郡马不顾郡主哭闹,将宅第中庭院,尽种上了蔷薇花。
这一举措使金城郡王大失颜面。
而曾经美丽的金城郡主则秉持着贵族妇女一贯的缄默与温和,对丈夫保持着不闻不问的姿态。
那一个冬天,蔷薇郎君是在李小小的阁上度过的。
奉六安茶上楼的侍女说,那一阁的蔷薇,看到令人目眩。
那一冬伏侍李小小的女子至今都有严重的目疾,看什么东西都是蔷薇的嫣红之色。
那一个冬天,李小小的阁成为了眩目的陈列馆。
高丽雪白的羊皮纸包裹的人参,扶桑的海中植物编就的麻袍,爪哇岛奇货可居的红色珊瑚,玉门关一路骡车载到的葡萄酒,工匠自匈奴部偷运的胭脂,南国快马奔来的荔枝,黄河畔和田产的明玉。
蔷薇郎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支配着自己的财源,挥金如土。
那盛大犹如宴舞的狂欢,
在蔷薇郎君与李小小之间似乎有过一个缄默的约定。
即使在蔷薇郎君用情最深的时分,他都不曾提到迎娶李小小。
这一举动曾令我们大惑不解,因为蔷薇郎君的用度已远在迎娶的费用之上。
那段时间,金城郡王的手下已不断在月迷津出没,探求关于李小小的故事。
而众所周知,金城郡主的温良贤德在长安的上流社会名闻遐迩。
最后一个结论被后来的事情缓慢推倒。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