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年底,廖厂长回到长沙,见到大学同学、涟源老乡梁稳根——也就是后来当过中国首富的三一重工董事长,他们的关系挺不错,梁稳根结婚时的西装还是廖厂长出钱送的,廖对梁说,我想再创业,但没钱了,梁问,要多少,廖说,大概7万元,梁说,现在就去会计那里支吧。
就这样,廖拿着这笔钱,开出了一家计算机网络公司,前后4年,业绩惨淡。
再后来,专业市场风潮吹到中部省份,廖厂长去雨花机电市场摆摊卖电机,涟源人被称为“湖南的温州人”
,控制了长沙的很多专业市场,在老乡们的帮助下,也在命运的涤荡中,廖厂长一天一天变得“成熟”
了起来,“翻译马克斯·韦伯的那些子念头早就不见喽”
。
2007年,城市急速扩容,廖厂长受聘到长沙郊区的一个城中村当市场经营公司的业务总经理,一干就是5年,他把红星·美凯龙引进到了那里,成为当地最大的家私中心。
2012年,他盘下了一座小锰矿,原本想赚一笔能源景气的钱,谁料近几年金属价格下滑,营收不温不火,他的日子便渐渐地赋闲了起来。
三
再次见到廖厂长是《只有廖厂长例外》发表的一个月后。
我飞到长沙,途中,特意去花店买了一捧鲜花,这是今生第一次给男人送花。
没有想象中的激动。
我们只是简单拥抱了下,彼此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在一间湘菜小店,我静静地听廖厂长潦潦草草地诉说过往25年的商海沉浮,每一次起伏转折都在我的脑海里投影出宏观经济的波动曲线。
他的运气貌似不太好,总是在景气的尾巴处被“恰好”
扫倒;他的心也太软,要么被骗被赖账,要么没有将钱赚透。
一路走来,起承转合,别别扭扭。
我为廖厂长带去了近年写的9本书,垒起来就是时间的高度,25年前答应过的“考察报告”
并没有写出来,我现在用这个向他交代。
他问我,听说你要捐稿费,搞一个青年创业公益金。
我说,是的。
他说,你来前,我跟涟源商会的朋友们商量了一下,打算也拿出100万元,在湖南设立一支廖厂长青年创业公益金,好不好?
我说,好,一起做点事吧。
25年前的廖厂长,其实一直在那里。
四
2014年10月25日,洪江古商城。
在湖南日报社的盛情主持下,我与廖厂长同台见面,当年的南疆考察队队员、我的同学王月华从南方赶来。
我们的故事很平凡,如湘江里的一块卵石,被岁月冲刷,时光拥抱,有点暖暖的。
“一个人用自己的心灵去处理事情,他根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根据心灵本身。”
蒙田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遇见廖厂长,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这一生中,你遇见怎样的人,然后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