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宣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这个“在”
字,有它相当的具体性。
这种具体,表现在他们要求“立尸”
的观念上。
《仪礼》有“祝迎尸一人”
的话,郑注说:“尸,主也。
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
一人,主人兄弟。”
这就是说,孝子(主人)死了亲人,要叫他兄弟打扮成亲人样子,坐在那儿,用活人代表死人,作为叩拜的对象。
这种“尸”
,就象征“亲之形象”
的具体存在。
但这种具体存在不能老是拿活人代表死人,于是,用塑像和用牌位的方法,便取而代之。
牌位就是木主,它的形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且”
字形状。
据孔继汾《阙里文献考》:
天下文庙之制,上自太学,下及直省州卫郡邑,莫不易以木主,而阙里尚用塑像。
或曰:塑像非古也,古者庙则有主以依神,祭则有尸以象神,无所谓设像也,有尸事废而像事兴。
盖自佛氏入中国,始以异端之教,而上施于圣人,不经莫甚焉!
再据宋濂《上孔子庙堂义》:
古者木主栖神,无像设之事。
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矣!
这些话,都指出了孔庙中用牌位,早于用塑像。
牌位的运用,正好与传统中的生殖器崇拜若合符节。
“主(牌位)以依神”
“木主栖神”
,说来说去,都是用牌位做祖先的一个象征。
这象征用鸡巴做大特写,完成了生殖器崇拜的最有趣的建构。
呜呼,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我们这种专家眼里,文来化去,不过如是耳!
1984年10月8日晨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