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插队的故事》

第二十节(第1页)
🎁美女直播

二十

有一篇外国小说中写过这么一件事:一个负责计划生育的官员,到贫民区去调查情况,兼而作一次“少生儿女可以使生活富裕起来”

的宣传。

那儿的人告诉她:“到了晚上,有钱人去看戏了,去跳舞了,去听音乐会了,我们上哪儿?上床。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孩子就出世了。”

不过清平湾没有床,人都是睡炕。

全村三百多人,大约一半是孩子。

平均每家四、五个娃。

少则两、三个,多则八、九个。

村里办着小学校。

小学校有一眼窑,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

窑前的树上挂一块胡宗南留下的炮弹皮,上课下课时就把那炮弹皮“噹、噹、噹”

地敲响。

学生多是八、九岁,再小的学校不收,再大的就都能上山受苦,家长不让来了。

学生分成两班,一个班在窑里上课时,另一个班就在窑前写字,因为窑太小。

轮在窑里的不得不跟着老师朗朗地读书:“胸怀祖国。”

“胸——怀——祖——国”

“不要看外头!

——放眼世界。”

“放——眼——世——界”

“不要看外头!

——敢教日月换”

这时窑外的一个班不知出了什么事,笑嚷声震天响。

老师出来猛吼几声,抓出一个来问,才知四元儿用墨水把自己两腿之间的东西染成了蓝色。

老师把四元儿推搡到窑里去罚站,剩下的孩子都安静下来,纷纷跪在窑前的空地上撅着屁股写“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写二十遍。

写字的本子各式各样,有从供销社买来,也有用糊窗纸订的。

五元儿的本子竟是用装肥皂粉的纸袋拆开后订成的,那纸袋只可能从知识青年窑里捡来。

五元儿头上的伤还没好,缠着布条,转着脸四处看,嘻嘻笑,手下写得飞快。

老师是本村的,上过县高中,眼睛近视得厉害,永远眯着,不和你撞个满怀绝不能发现你,发现你以后还要再看你一分钟,然后微笑着叫出你的名字,不保证一定叫得对。

“干嘛不配副眼镜?”

“有一副,打碎了。”

“再配一副呢?”

“又要十几块钱,还不晓得啥时间又打碎。”

所以他宁可总眯着眼睛。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