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在县里耽误了一天。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副县长。
我们这帮写小说的家伙,观察力都极佳,一进县委大院先都注意到了这个漂亮的女干部,几个人窃窃耳语,惊讶此地竞有这么一位文雅又美貌的女干部。
她正在和几个粗壮的农民谈话,愈显出身材的柔美,说话时的动作也——怎么说呢——很帅;衣着剪裁得合身且讲究,让我们几个北京人惭愧。
一问才知道,她原是上海知识青年,文革前就去了新疆农垦兵团,七二年随爱人来到陕北,她爱人的老家在这儿。
来了之后先当了几年农民,又当了几年工人,再当了两年干部,去年被选为副县长。
“孩子呢?几个?”
“两个。
一个跟我在这里,一个在上海跟着外婆。”
“不想吗?”
她笑,笑得很潇洒:“我想他,他不想我,从小跟着外婆,不愿意到陕北来。
在这儿的这一个又不愿意到上海去。”
“哪年到的新疆?”
“六三年。”
“石河子?”
“对,石河子。”
“总理当年不是去过?”
“对,当时我就在。”
“自愿去的?”
“对,自愿。”
她稍犹豫一下,又说:“也不完全是。
我的出身不好,考大学时虽然分数名列前茅,但我的出身不行,没上成。
我当时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干什么不是一样?让党看我的真心好了。
现在有些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
我现在正在上业余大学。”
“您的上海口音并不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