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乱交”
结果都一样,唯“丁一”
固守一处或换着地方地发泄,并无“我”
在表达。
未老先衰的人群或文化,要么是严格强调传统(固守一处),要么是张扬绝对自由(随便换地方),少有看重思想的,结果觉醒与不觉醒的都不是精神。
尼采的“超人”
一定是指,人的精神或思想——总归是态度——要不停顿地超越自己。
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更是说要保持思想的激情,当然了,实践万万要谨慎。
有点儿离题了(咱们的通信不必太拘于我的作品,大可以更随心所欲些个)。
不过我还是同意您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直接说说自己的作品,尤其要是能跳出固有位置的话。
我只是觉得,现在的作家也好,演员也好,都太愿意走上前台了。
自己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好,否则干吗那样写和演呢?可这样一来,只怕促销之风更胜。
广告不可以没有,否则用户“不知有汉”
。
但轮番“轰炸”
的,就要怀疑是骗——用户替它给电视台行了多少贿呀,倒说是它养着文化!
也许还是像您我这样的交流要更好些,优劣均可畅所欲言,争辩一下也是自然,甚至尖刻些也无妨。
眼下的气氛不适合批评,弄不弄离题万里,哗哗啦啦就转向了立场和人格。
就此打祝
祝猪年好运!
另外,有家出版社愿意出我的书信集,若将我给您的几封信收入其中,可否?又因我欠着不少文债,想将您与我关于《丁一》的通信先期在刊物上一同发表,您是否同意?等您的回音。
史铁生
200736
附:
史铁生先生:
您好!
回想上封信我建议您有时不妨直接出面和读者交流,向读者解释一下您的作品,这情景,颇像电视台主持人邀您做嘉宾直接出场与观众见面,这有点强您所难。
您其实是不愿出场的,一、您天性谦逊,不想出头露面,现眼于众目睽睽之下,这会让您窘迫;二、您尊重读者,信任读者,作品怎样任由读者评说,自己出面好像要一锤定音堵人家的嘴,所以我的邀约,虽然诚恳而热情,但或许失之于莽撞了!
其实,我也学过一点文学理论,以上道理何尝不知?!
但理性劝不住感情,我还是忍不住作了上述请求。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