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身为副相,三朝元老,在北宋政坛上也算很有特色。
其为官宗旨就是明哲保身,无过即为有功。
新旧两党打得炮火满天,他一直作岿然无视状。
此刻竟亲自来打小报告,实在有失相公体统,碰一鼻子灰也是活该。
由此也可见,能让这等老奸巨滑出手,可见“乌台诗案”
,于东坡和旧党,形势多么恶劣。
“乌台诗案”
,最终有了一个两党都不太满意的结局,但于苏轼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他只是被贬到黄州,由地方看管。
相关涉案人员,驸马王诜身为皇亲,第一时间给犯人报信,被免官。
王定国,老爱跟在苏轼后面喝酒鬼混,被发配岭南宾州。
弟弟苏辙降职外调。
其他司马光、张方平、范镇等人,都被重金罚款。
舒亶很不满意,连上奏章,痛加陈词,要求将司马光、苏轼等人处死——读史至此,也不禁愤怒了,你有完没完啊!
用得着赶尽杀绝么?
舒亶后来名列《宋史》“奸臣传”
,同时代名臣大儒,在纸页里光芒四射,越发显得他这个小角色,像苍蝇一样可厌了。
不过,若平心静气,从事件背后潜下去,把这“小人”
的一生摊开来,从头阅读,也许会发现,事情还有更多看点。
舒亶来自浙江慈溪的普通农家,求学于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于英宗时代考中进士,礼部考试中名列第一,此时年仅二十四岁。
那是北宋英才竞出的时代,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其才华绝非泛泛。
据说是:博闻强记,挥笔成文,加上身材高大,眼神坚定,一眼望去,毫无疑问是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
年轻人初入仕途,任临海县尉,主管地方治安。
上任不久,去抓一个喝多了殴打后妈的犯人,醉鬼嘛,看见官兵来了还耍横,县尉大人大怒,亲身上前,一刀斩之。
往好里说,这叫嫉恶如仇,往坏里想,是草菅人命。
舒亶自己也情知不像话,写了请罪表,主动辞职滚回家了。
王安石听说后,很赏识他,变法正需此等猛人,遂调来京城。
不久被派出使西夏,谈判疆界事宜。
西夏跟宋朝刚打完战呢,这家伙单枪匹马就去了,被人家拿刀架在脖子上,仍大模大样,慷慨陈词,把人家弄得没办法。
这些日子里,舒亶成了新党的坚定拥护者——先别管出于投机,还是真诚的理想,总之,为了维护变法,他连干了几件得意事,包括郑侠“流民图”
一案,相应的,官职越来越高。
他办事的特点,是严苛冷酷,板着脸坐在堂上,一副铁面无情的样子,俨然正义女神的仆人。
所以后来,他就被派到御史台去了。
在御史台,除了臭名昭著的“乌台诗案”
,舒亶还有件被人戳脊梁骨的事。
同属新党,并曾对舒亶有举荐之恩的张商英大人,有次写信来,附寄女婿的文章,说请指点一二。
舒亶倒好,把信和文章都送到皇帝那去了,弹劾张商英以宰辅之重,干扰谏官工作,这个罪名不小,正好踩到皇帝痛脚上,张商英立刻被免职。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