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自己不能完全做到上面讲到的那一些情况,也不期望我的朋友们都能完全做到,但是,必须有向往之心,虽不中,不远矣。
简短一句话,我追求的是古人所说的“知音”
。
孔子说:“勿友不如己者。”
“如”
字有二解:一是“如同”
,二是“赶得上”
,我取前者。
我生平颇有几个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的朋友。
我们见面不过几次,谈话不过几个小时。
他的表情,他的谈吐,于我心有戚戚焉,两颗素昧平生的心立即靠拢,我们成了知己朋友。
我同石老的友谊颇有类同之处。
我上面说到,石老是佛山人,佛山属广东。
我自己是典型的北方人,但颇有一些广东朋友,也曾多次到过广东。
经过多年的体会与观察,我逐渐发现,广东人,还有福建人,有许多特点或者竟是优点。
中国目前有56个民族,人口以汉族为最多。
汉人分布地区极广,进入历史文化的视野比较早,他们创造了中华辉煌的文明,虽然目前仍然璀璨灿烂,生气勃勃,但是,我感觉,他们在某一些方面血管已经有点硬化了。
反观广东、福建等地的人民,仿佛正在壮年,年龄大大地轻于北方。
他们无坚不摧,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他们似乎在眼前的路上,只见玫瑰,不见荆棘,因而胆子极大。
仅以吃一项而论,俗话说:食在广州。
记得当年印度友人师觉月博士曾对我说:印度人中流行着一种说法:水里面的东西,除了船以外,中国人都敢吃;四条腿的东西,除了桌子以外,中国人都敢吃;中国人使用筷子精妙到能用筷子喝汤。
前两句话用到广东人身上,似乎极为恰当。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无不是他们餐桌上的珍品,吃蛇已经是家常便饭。
吃猴脑,吃猫,我还没有亲眼见到过;吃穿山甲,吃果子狸等则是我亲眼目睹的。
我举这些吃的例子,没有别的用心,只想指出广东人勇气之大。
广东人还绝不保守,他们敢于引进西方人的点心,把在中国流行了千百年的酥皮月饼改造成现在这样的广东月饼,大概是由于确实好吃,于是天下靡然从之,统一了神州的月饼坛。
他们又引进了西方音乐,把中国旧乐与之融合,改造成现在的广东音乐,至少我这个乐盲——应该称为“乐聋”
——听起来异常好听。
这一点又证明广东人绝不保守,对新鲜事物极为宽容,心胸极为豁达。
广东人,还有福建人,有了这一些特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革命或者革新的英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林则徐等等,都生在闽粤,就丝毫也不足怪了。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