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四海拿了名片到处拜客。
这在县城,也是颇为新鲜的事。
商会会长、重要的钱庄、布店、染坊、药铺,他都投了片子,进去说了几句话,无非是:“初到宝地,请多关照。”
随即留下一份红帖。
凭帖入场,可以免费。
他的名片上印的是:
南北武术力胜牯牛
大力士王四海
山东济南
他到德寿堂药铺特别找管事的苏先生多谈了一会。
原来王四海除了“献艺”
,还卖膏药。
熬膏药需要膏药子,——这东西有的地方叫做“膏药粘”
,状如沥青,是一切膏药之母。
叙谈结果,德寿堂的管事同意八折优惠,先货后款——可以赊账。
王四海当即留下十多张红帖。
至于他给女店主送去几份请帖,自不待说。
王四海献艺的头几天,真是万人空巷。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王四海的这个武术班子,都姓王,都是叔伯兄弟,侄儿侄女。
他们走南闯北,搭过很多班社,走过很多码头。
大概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到过的地方,他们也都到过。
他们在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庙、汉口民众乐园、苏州玄妙观,都表演过。
他们原来在一个相当大的马戏杂技团,后来这个杂技团散了,方由王四海带着,来跑小码头。
锣鼓声紧张热烈。
虎音大锣、高腔南堂鼓,听着就不一样。
老远就看见铁脚高杆上飘着四面大旗,红字黑字,绣得分明:“以武会友”
、“南北武术”
、“力胜牯牛”
、“祖传膏药”
。
场子也和别人不一样,不是在土地上用锣槌棒画一个圆圈就算事,而是有一圈深灰色的帆布帷子。
入门一次收费,中场不再零打钱。
这气派就很“高尚”
。
玩艺也很地道。
真刀真枪,真功夫,很干净,很漂亮,很文明,——没有一点野蛮、恐怖、残忍。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