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的时候同意您的意见——以感情为主——但是,我分析自己的感情,这份付出一定是有代价。
这时在潜意识中感情已经包括了深刻的理智。
我不太同意将感情和理智作一个二分。
以女孩子来说,把感情分析开,剩下理智——”
三毛停了停接着说:“那么我的解释是:那对理智是在检视对方的‘条件’。
它可能是个性是否相合?人品如何?是否门当户对?可是在我的感情之中,已经包含了这些,而后我自然地付出。
“以我的经验来说:婚姻并不是枷锁!
爱本身是一种能力。
像我们的母亲爱我们,她并不自觉到是在尽一份责任。
而我呢,是一个‘比较’老派的新女性,我不太同意离婚。
小小的摩擦如果以离婚作后盾的话,往往造成更大的破坏。
结婚时的承诺应该是感情,也是理智的。
结婚是一纸生命的合约,签下了,就要守信用。
小小的摩擦,应该视而不见!
拿我自己来说:六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曾经对自己说过:‘我作了这个选择,就要做全部的付出,而且没有退路,我不退!
’一旦想到没有退路,我就只有一个观念:把它做得最好。
“也许我的婚姻环境和大台北不一样吧。
这里的一切,我想可以称之为‘红尘’,许多引诱,许多烦恼。
过去,我也是红尘里的一份子,后来自己净化了一阵,去适应我的丈夫——荷西。
我发觉那样没有什么来台北后所听到的烦恼。
虽然我所举的是一些外来的因素,但是我仍然相信‘境由心造’。”
沈君山紧接着点头紧接着说:“是的。
您这种‘没有退路’的态度是颇有古风的。
但是我想你刚才提到的环境,问题也会很重要。
态度是一回事,环境又是一回事。
往往人们会感应到‘红尘’里的诱惑;那么,男女双方必须要加强彼此的和谐,调剂相互的感应。
刚才您提到‘条件’,我想也是必要的。
我把它分成‘理智的’、‘感性的’、‘体性的’三种。
“所谓‘智性’,双方对知识、艺术或者文学,能否建立起一种沟通,这是夫妻互相‘净化’的一个重要关键,柴米油盐之外,双方要有这种intellectual的交往。
“‘感性的’问题:双方都能够互相付出,愿意互相接受,这也有天赋的不同,有的人能付出得多,有些人则付出得少,如果有一个人能付出,能接纳,而对方比较理智、或比较冷淡,那么——”
“那么我不去爱他!”
三毛接道。
“的确,这是条件的一部分。
第三,‘体性的’(physical)方面的吸引力,我也认为很重要。
每个人对于这三者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秉赋,所以人们会侧重、会选择。
只要双方能互相牵合,发自内心,便成就了好姻缘。
——我想我们两个人的看法没有什么不同,大概只是着重点不一致罢了。”
“对,”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