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若为晴天,则次年元旦将下雨。
又有‘云掩中秋夜,雨打上元灯’之谚语。”
很多民间谚语都是准的,只是一时讲不清道理。
古人依循天时过活,冷不防就勘破天机。
重阳节就更适合读书人过了,“九月九日为重阳,约会朋友等人携酒食登山,作诗,弄丝竹,终日游玩,是谓之登高。
在有菊花的地方,尚有东篱遗风进行赏菊者”
。
今天的重阳节差不多叫人给忘记了,定此日为老人节似乎更能叫年轻人漠然这个节日。
日本人对清人生活的好奇,几乎事无巨细。
卷二《居家》,从房屋建造结构、家具样式及陈设、日用器皿,到男女生活细节,一一询问,且都画了图。
如记载楼上的文字:“为上下楼之便利,设有以木板制造之胡梯。
楼上均铺有平滑地板,入口处有一双扇门。
也有在地板上铺藤席、毛毯者。
房中放有桌子、椅子、杌子等。
窗户形状方圆不等,窗扇为左右闭开,亦有做成百叶窗者。
设栏杆者,则是在楼前建露台,从地面立柱与楼上相接,以竹子或木板搭成地板状,三面栏杆,上搭架子,覆以布幔以防日晒。
但露台多不建内房之楼,而建于书房等楼上,以为夏日乘凉处所。”
又如在靠椅和竹椅图画旁边,加有详细文字说明:“靠椅椅架褐色,椅背中镶有淡褐色、蓝色、绿色条板,椅座黄色。
竹椅椅架黄褐色斑竹,靠背板绿色,椅座深蓝色。”
就连清人清早起床后如何洗脸,都有详尽记录:“男女均在洗脸前先卷起袖子,以防弄湿衣服,并注意不向前后溅水。”
言行举止都如实录下:“吃饭时充分注意,勿弄脏衣服。
路上步行时亦须留心勿沾泥土。
活动时须脱去上衣,只穿小衣,系紧腰带以便于行动最为重要。”
“言谈之事应经常缄口静默,不可轻率发言。
如有应说之事亦须声气柔和,不可喧哗。
说话须真实有据,不可虚诳,亦不得亢傲而轻易谈论他人短长。”
从林衡的序言可知,日本人承认曾经师法中国,但那都是远古的事了:“抑夫海西之国,唐虞三代亡论也,降为汉、为唐,其制度文为之隆尚,有所超轶乎万国而四方取则焉。
今也,先王礼文冠裳之风悉就扫荡,辫发腥膻之俗已极沦溺,则彼之土风俗尚置之不问可也。”
林衡看来,中国自清人入关,早已斯文扫地,无所可学之处,其风俗本可漠不关心。
只是日本人要同中国人做生意,必须对他们有所了解,故而“子信之有斯撰,自有不得已者也”
。
意思说是中川忠英编写这本书,实在是迫不得已。
林大官人紧接着就忧心忡忡,痛惜那些达官贵人和纨绔子弟,“一物之巧,寄赏吴舶;一事之奇,拟模清人,而自诧以为雅尚韵事。
吁亦可慨矣。
窃恐是书一出,或致好奇之癖滋甚,轻佻之弊益长,则大非子信之志也”
。
不管林衡如何鄙薄清国,书中所绘海西之邻毕竟胜过天堂。
林衡再怎么痛心疾首,有钱人仍会学着清人过日子。
我今天都艳羡那会儿的江浙人,何况当时的日本人呢?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