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名人事是大事-《笑忘书》

人是名人事是大事(第3页)
🎁美女直播

得啦,白马非马,就这么着吧!

晚会播出以后效果平平,没人说好,也没人说不好。

不过,春节晚会办到这个地步,只要没人说不好也就算很不错了。

比如,春节晚会能不能多用些电视手段来扩大容量呢?

1991年的“七一”

晚会是由青年导演赵安执导的,他善于运用各种电视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节目进行中穿插大量画面和镜头,以丰富节目内容。

例如一般晚会的歌曲节目,镜头只是对着歌星,最多再来个剧场全景或观众画面,赵安却能够根据歌曲内容而自由驰骋——相当于当今流行的MTV。

在“七一”

晚会的一首歌颂党的歌曲中,随着歌声,赵安在屏幕上先后展现出:

——南湖的船;

——井岗的竹;

——遵义的朝阳;

——陕北的黄土;

——白发苍苍的老战士;

——朝气蓬勃的新党员;

——洪涝灾害中抢救群众的解放军官兵;

——改革年代里冲锋在前的各级干部……

这样,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从而无形中增大了节目的容量。

据说,江泽民总书记在看完这台晚会后,心潮起伏,当夜即打电话给广播电视部艾知生部长,表扬晚会的思想性好,艺术性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总之,评价甚高。

1992年的春节晚会决定由赵安出任总导演,独挑大梁,恐怕也是希望他发挥特色,给春节晚会带来新意。

赵安不负众望,果然调动了不少电视手段,但由于晚会现场直播,节目中播不进镜头,只好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其他方法:

——大陆、香港、台湾歌星同唱一首歌;

——晚会中间穿插大量的场外镜头;

——图文并茂的民俗介绍;

——甚至,个别节目干脆搬到现场实地拍摄:哨兵在雪地上站岗,歌星就在旁边唱着歌颂他的歌曲,唱到兴头上,还伸手帮他拂去身上的雪花……

晚会播出后也有人说好,也有人议论:哨兵站岗你唱歌分他的神还是小事,关键整个晚会被分成六块,其中有两块尽是场外画面,观众情绪接不上呀!

说到底,上面这些改革不过是形式上的改革,是小打小闹、枝枝节节上的创新。

春节晚会的真正突破还必须是内容上的突破,是节目质量上的提高。

谁也不否认这一点。

只是——提高节目的质量又谈何容易呢?且不说提高,就是保证每年节目的质量不降低又谈何容易呢?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