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的战争与武术世界的动荡1600年1644年-《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的战争与武术世界的动荡1600年1644年(第2页)
🎁美女直播

这些大同小异的地方性强盗集团随着帝国危机的加深而不断扩张。

兼具上述二者特点的是在东南沿海的海盗会党,其首领首先是海商李旦,在17世纪20年代中期后是号称“蓝海上的巨鲸”

的郑起云,又名郑芝龙。

这一集团是倭寇的继续,从事贸易,有时也进行劫掠,在中国、日本及西方各国的海上势力间游刃有余。

这些主宰江湖空间的帮会虽然有着重大区别,但也兼具共同点,即由共同利益决定的自由人(往往是武术家)的结合。

门派在此不再作为决定性因素存在。

一方面,传统的宗教门派,譬如武当和少林,对于把握商业体系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也难以将整个门派投入盗匪活动;另一方面,其他世俗门派逐渐被家族化,其势力仅限于本地,而对武术世界和更广阔的江湖空间难以全面把握。

而其下游的帮会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形式取得了江湖空间的主导权。

这并非是说,门派对于武术世界毫无影响,只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能力被大为削弱了。

在明代的最后几十年中,最为著名的武术家仍然来自于那些受人尊重的传统门派,譬如五台山清凉寺的十力大师和铁剑门的木桑修士,而最为显赫的是华山派的“神圣之剑、不死之猿(DivineSword,ImmortalApe)”

穆人清,他是令狐冲的再传弟子,或许也得到了侠客岛流传下来的一些高深武术,使得他在菊潭之后名声大振。

华山派号称获得了复兴,但是穆人清仅仅有几个早死的师兄弟以及三名散居在不同地域的弟子。

华山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这些武术家之间的关系网络,本身罕有权力诉求,这与一个世纪之前严格的政治性门派是完全不同的。

事实上,穆人清及其弟子们,后期主要是依附于高迎祥和李自成的西北盗匪集团而活动。

满洲的崛起与辽东战争

在十六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明帝国被卷入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其中最重大的是帮助朝鲜抵御丰臣秀吉野心勃勃的入侵(1592年—1598年)。

在朝鲜战争中,明朝勉强获得了胜利,但是军事实力也被严重损耗。

因此,当东北的满洲崛起时,帝国发现自己仅有极为有限的资源可以应对。

满洲,最初被称为建州女真,和五个世纪之前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出于同一族群。

在金朝覆灭后,东北仍然分布着许多女真人的部落,在元代和明代大部分时间内他们回到了向帝国纳贡的野蛮人的生涯。

不过在十六世纪末,建州女真的首领、爱新觉罗氏族的努尔哈赤趁中日战争的契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接下去的几十年中统一了各女真部落,并在1616年自称大汗,宣布重建“大金”

政权,即后金。

努尔哈赤政权的建立是和称为“八旗(EightBanners)”

的军事组织密不可分的。

这一组织是由女真部落的生活狩猎单位发展而来:每一个平民家庭都隶属于一个牛录,后者包括大约三百户家庭。

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即旗,以不同颜色区分。

最初只有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四旗,但随着努尔哈赤麾下牛录的不断增加,于1615年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蓝和镶红四旗,一共八旗。

牛录和甲喇的负责人可以由原部落的首领充任,而八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任命他的子侄充当。

这样就将原有的部族权力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社会体系中。

206在清政权缔造的早期,八旗体制被证明是极有效率的,但不免产生旗主权力过大的问题,这一制度后来越来越成为向专制皇权体制转化中的障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