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
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
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
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
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
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
“橼”
谐音圆,取其吉利。
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我家旧园有腊梅四株,主干粗如汤碗,近春节时,繁花满树。
这几棵腊梅磬口檀心,本来是名贵的,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而轻檀心,称白心者为“冰心”
,而给檀心的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狗心”
。
我觉得狗心腊梅也很好看。
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树去,选择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来——腊梅枝脆,极易折,插在大胆瓶里。
这枝腊梅高可三尺,很壮观。
天竹我们家也有一棵,在园西墙角。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长不大,细弱伶仃,结果也少。
我不忍心多折,只是剪两三穗,插进胆瓶,为腊梅增色而已。
我走过很多地方,像我们家那样粗壮的腊梅还没有见过。
在安徽黟县参观古民居,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丛天竹。
有一家有一棵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而且颜色是正红——一般天竹果都偏一点紫。
我驻足看了半天,已经走出门了,又回去看了一会儿。
大概黟县土壤气候特宜天竹。
在杭州茶叶博物馆,看见一个山坡上种了一大片天竹。
我去时不是结果的时候,不能断定果子是什么颜色的,但看梗干枝叶都作深紫色,料想果子也是偏紫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