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镇江、扬州、高邮、淮安都有干丝。
发源地我想是扬州。
这是淮扬莱系的代表作之一,很多菜谱都著录。
但其实这不是“菜”
。
干丝不是下饭的,是佐茶的。
扬州一带人有吃早茶的习惯。
人说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
“水包皮”
是洗澡,“皮包水”
是喝茶。
“扬八属”
各县都有许多茶馆。
上茶馆不只是喝茶,是要吃包子点心的。
这有点像广东的“饮茶”
。
不过广东的茶楼是由服务员(过去叫“伙计”
)推着小车,内置包点,由茶客手指索要,扬州的茶馆是由客人一次点齐,陆续搬上。
包点是现做现蒸,总得等一些时候,一般上茶馆的大都要一个干丝。
一边喝茶,一边吃干丝,既消磨时间,也调动胃口。
一种特制的豆腐干,较大而方,用薄刃快刀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这便是干丝。
讲究一块豆腐干要片十六片,切丝细如马尾,一根不断。
最初似只有烫干丝。
干丝在开水锅中烫后,滗去水,在碗里堆成宝塔状,浇以麻油、好酱油、醋,即可下箸。
过去盛干丝的碗是特制的,白地青花,碗足稍高,碗腹较深,敞口,这样拌起干丝来好拌。
现在则是一只普通的大碗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