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一个学生,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有一天,他从家里的一个旧箱子里翻出来几张老照片。
照片拍的是同一个人,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服饰打扮在今天看来也显得大胆而前卫。
他连忙拉过父亲询问,父亲说:“这是你的祖母。”
这让我的学生大吃一惊。
看父亲和母亲,平时是那么谨慎、朴素、节俭,只要走出家门几步就立即融入灰暗的人流中再也无法找到,居然,他们的前辈是那样一副模样!
我的学生愣了片刻便相信了,因为照片上美女的眉眼神色,与父亲非常相似。
于是,一场艰难的问答开始了。
凡是父亲最含糊其辞的地方,恰恰是我学生最大的兴趣点。
这使我的学生产生一种有关自己生命来历的好奇,不久,他就带着那几张照片来到了老家的小镇。
认识祖母的老人还有一些。
奇怪的是,本来以为最知情的老太太们都说不出太多的东西,而那些老大爷却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扑朔迷离地说出一些零碎的细节。
几天下来,我的学生锁定了三位老大爷,重点探问。
结果,他越来越迷惑:自己的祖父有可能在这三人中间,也有可能不是。
他离开小镇时有点慌张,甚至不敢看任何一个路边的老年男人。
他还犹豫,要不要把这几天的经历告诉父亲。
我看着这个学生,只说了一句话:“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
二
我们生活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家里,甚至已经成了家长,却未必知道这个家的来历。
小家庭这样,大家庭也是这样。
我自己年轻时也曾经突然发现了小家庭的来历,然后产生巨大的疑问,进而去探询大家庭的秘密。
那时我二十岁,家庭突然被一场政治灾难席卷,我天天帮父亲抄写他的“坦白材料”
。
掌权的极左派根据一个人含糊其辞的“揭发”
,断言我父亲有政治历史问题,却又不知道要他坦白什么,每天问的问题完全不着边际,因此这个材料永远也写不完。
我在抄写中充分了解了自家的历史,包括各种细节,经常边抄边为长辈们紧张、悲哀、高兴、羞愧。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世间子女是不可能知道长辈那么多事情的。
我怕父亲的回忆不准,又不断地向祖母、母亲、舅舅核实,他们的叙述使相关的资讯又增加了很多倍。
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辛劳、怯懦、善良的佛教徒家庭,从屋檐到墙脚,找不到一丝一毫有可能损及他人的印痕。
这一明白,反而造成了我更大的不明白:这样一个家庭为什么遭此祸孽?原来以为是那几个掌权者居心不良,但他们很快下台了,单位的负责人换了几任,为什么祸孽还在延续?更奇怪的是,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荒唐的冤案,已经造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的无法生存,为什么都不肯稍稍帮助一下?这种帮助,当时对他们来说毫无风险。
我在冷漠表情的包围中,懂得了鲁迅当年解剖“国民性”
的理由。
而且我已经知道,“国民性”
也就是一个国家民众的集体潜意识,是一种深层文化。
我被这种深层文化刺痛了。
但是,当时社会上又恰恰是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我又一次陷入了困惑:这是一种劣质文化在批判一种过时的优质文化,还是两者都是劣质文化?
不管哪一种答案,都让我非常悲观:既然中华文化是如此不明不白,那么,做一个中国人也就要一直不明不白下去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