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现在就出发去找主任,你上台!”
官员急了。
“那好,你出发,我上台!”
岳母说着也看了看山路。
官员逆着火把的队伍出发了,她也开始化装。
几天后,十二岁的小马兰拖着一个大木箱,里边塞着棉被和棉袄,挤上长途汽车向省城出发。
岳父、岳母看女儿太小,想送一送,但所在的单位都不批准。
这次长途汽车,坐了整整八个小时。
十余年后,马兰主演的长篇电视传记片《严凤英》播放时,全中国万人空巷。
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彻底地揭示“文革”
灾难的影视作品,严凤英自杀前头发飘乱、双眼逼视,穿过屏幕质问着二十年后的山河同胞。
这样一部作品很难想象能够被批准播放,但在八十年代却奇迹般地被通过了。
全国观众和专家一次次投票,都毫无分歧地把全国电视“飞天奖”
和“金鹰奖”
的最佳女主角奖,授予马兰。
说回去,严凤英去世时,五岁的小女孩马兰并不知道城里的父母在受难。
同样,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安徽的叔叔在受难。
严凤英、我的岳父、我的叔叔,几乎都是同龄,又在同一个省。
妈妈亲自到学院里来嘱咐我写给叔叔的那封求助信,已飘飘荡荡地向叔叔飞去。
家里遭遇大难,现在已经断炊,这会让叔叔多么心焦啊,但那时的叔叔,自己已走投无路。
叔叔所在单位的造反派,也因受到严凤英自杀事件的波及,正在寻找文化艺术方面的“阶级敌人”
。
可惜那里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人物,因此就把经常喜欢向年轻人讲述《红楼梦》的叔叔,当作了“疑似敌人”
。
这个地区的领导人就是叔叔的老朋友江斯达。
当时江斯达还没有被打倒,为了不让造反派的矛头指向自己,也出席了第一次批斗叔叔的会议。
后来有人说,江斯达此举,可能还出于对叔叔几年前举报他隐瞒灾情的不满。
这次批斗会的主题是“狠批封建主义大毒草《红楼梦》”
。
当时,无论是造反派还是江斯达,都不知道毛泽东喜欢《红楼梦》。
当然,我叔叔也不知道。
按照惯例,批判一定引来揭发,一个与叔叔同样着迷《红楼梦》的朋友在会上高声揭发,叔叔曾在一次读书会上说到,《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与书中写到的一位演员蒋玉菡,可能是同性恋。
当时的中国人基本不了解同性恋,断定叔叔在散布下流色情。
叔叔被拉上了一辆垃圾车,挂着牌子游街示众。
牌子上写着六个字:“《红楼梦》,同性恋。”
在当时,民众看游街示众是一件乐事,每一次都人山人海,一个个踮着脚,伸着脖子,指指点点,像过节一般。
这么爱干净的叔叔坐在垃圾车上被那么多人观赏,他觉得是奇耻大辱,便把头低下,却不小心发现街角有一个年轻女子在观看。
这位年轻女子,就是叔叔给妈妈提到过的那位演员。
此刻她态度冷漠,没怎么看叔叔的脸,却目不转睛地看着叔叔胸前牌子上的六个字。
叔叔的目光快速从这个女子身上移开,心想幸好这个女子最近没有来给自己洗衣洗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