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一个真正的世界奇迹-《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第十七课 一个真正的世界奇迹(第2页)
🎁美女直播

,说明他接受教育的效果很好。

估计他的形象不错,否则《离骚》里不会有那么一些句子,描述自己喜欢在服装上下工夫,爱打扮,并且总在自我欣赏。

于是,根据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自己出生的时间,他突然觉得自己有某种“天命”

《离骚》也就由此开篇。

屈原的高贵,包括血统的高贵、地位的高贵、知识的高贵、形体的高贵、姿态的高贵,成了他文学陈述的进入方式。

其实,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进入方式。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麻烦:就像历史上的许多贵族子弟一样,他们总是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拥有理想和使命,却不善于在前后左右周旋。

他们不太懂得政治生态,比如看不得小人脸色,听不得言不由衷,更不愿意由自己来说一些俯仰上下、左右逢源的话。

其实一旦跻身政坛就不能全然拒绝政治惯性,这是连孔子、孟子都不能拒绝的。

但是,屈原的理想化洁癖使他成了一个缺少弹性的人。

因此,当我们看到屈原在作品中不断强调自己的高贵、洁净时,我们就知道,等待这位男子的一定是悲剧。

何琳:他那些理想高远的话,包括那种自豪感,可能别人不好理解,如果不能沉浸到那个世界中去,就会认为他是自大。

其实那不完全是自大,而是一种理想,把自己跟天命放在一起的理想。

因此,他的悲剧不是自大者的悲剧,而是理想者的悲剧。

余秋雨:说得很对,理想者的悲剧更能说明屈原,也更能打动人心。

但是,请注意“理想”

和“自大”

并不是对立的概念,理想者的内心必然会有自大的成分,这是和没有理想的人的一种天然区分,结果使没有理想的人难于接受。

“不自大”

的理想者,只是把“不自大”

当做一个实现理想的亲民策略。

但是,屈原没有这种策略。

没有策略而跻身政治,就会遇到一个天然的困境:即使是潜在的盟友,也都没有那么高贵和纯净。

当你没有争取盟友的能力,只是企盼着人们理解你的理想而成为你的盟友,但这种企盼一定落空。

一切潜在的盟友都会因你的骄傲而产生心理隔膜,自然地投向一些笑脸,而那些笑脸很可能出自于小人。

请注意,不是投向有强权的坏人,而是投向小人,因为小人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让一切投向他们的人感到一种处于中间状态的安全。

于是,小人的队伍大大扩充,而原先潜在的盟友,也必然在小人的王国里激发出更多的小人心理,形成一种辽阔的政治气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屈原很快就置身于觊觎、嫉妒、冷眼、误会的包围中,而他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小人,而且是和权力连接在一起的小人。

好,那就让我们说说这方面的事情Ⅱ巴。

哪一位来说?

丛治辰:那就我来说吧。

屈原年少得志,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因此招来很多嫉妒者,其中的上官大夫靳尚就策划了一件事情:屈原正在替楚怀王拟定一个宪令(国家法令),他来了,说:“你能不能把宪令的草稿给我看一下?”

屈原想:“我把草稿给你看了,被你私自篡改岂不麻烦?”

于是拒绝了,那人就灰溜溜地走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