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此次漫长旅行的入口,同时也是我旅居海外期间的基本住址。
我们所以考虑来考虑去最终选择罗马作为大本营,是出于几个理由。
首先是气候温和。
好容易决定在南欧放松一回,不愿意过什么寒冷的冬天。
而在这点上,罗马可谓首选之地。
选择罗马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个老朋友住在那里。
我这人无论哪里都能厚着脸皮活下去,不过既然得住那么长时间,那么一两个可依赖的人还是需要的。
这么着,罗马成了我们的根据地。
虽然罗马一次也没到过,但我们认为地方不至于那么糟。
至少从电影上看,城市还是蛮漂亮的,不料这点后来让我们好不后悔。
我们以搬家那样的心情离开了日本。
因长达几年不在国内,一直住着的房子也租给了熟人。
国外生活所需物品一股脑儿塞进旅行箱。
这活计相当累人。
毕竟一般人不大可能弄明白数年南欧生活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以为需要似乎什么都需要,以为不需要又觉得什么都不需要。
手头工作一并收尾,连载也设法中止了。
为一家杂志集中写出六个月分量的随笔——对方这样要求——交了。
见了该见的人,说了该说的客气话。
代为处理出国期间杂务的人也找到了。
应做的事堆积如山,无论怎么做都接踵而至,最后甚至自己是前进还是后退都糊涂起来。
旅行箱里装了什么、到底带了几个旅行箱——连这个都已无从记起。
如此这般,最初降落在罗马的达·芬奇机场时,我们累得几乎开不了口。
身体所有的空隙就好像被牙医填牙缝的水泥填满了。
哪部分是肉体疲劳、哪部分是时差造成的眩晕、哪部分属于精神消耗,对此我已全然没了分晓。
这就是我们旅行的出发点:疲惫、茫然、消耗。
在罗马一共待了十天,大体休整过来后,开始朝雅典进发。
※
现在回头看罗马逗留期间写的东西,清楚地知道自己当时是多么心力交瘁。
从日记上看,如此汹涌的疲劳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
而后忽然消失,忽一下子。
两只蜂——乔治和卡洛
1986年10月4日
这是我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当时极度的心力交瘁而写的文章,和旅行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对他人的心力交瘁毫无兴致的读者朋友尽可跳过去不看。
两只蜂又在我脑袋里“嗡嗡”
飞来飞去。
我歪在宾馆床上,看着早已看腻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能从窗口清楚看见圣彼得大教堂几乎是这家宾馆的唯一卖点——心想既然如此,也该为这两只蜂取个名字才是。
然而怎么也想不起合适的。
我躺在床上持续想了整整十五分钟,结果毫无进展,一个名字也想不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