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946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原名闻家骅,又名闻多、闻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
笔名亦多、一多、夕夕、友三。
湖北浠水人。
早年就读于两湖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小学、北京清华学校。
1922年赴美国留学,攻美术,同时创作爱国思乡诗歌。
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7年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同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参加新月社,和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杂志,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遇难报告会上发表讲演,谴责国民党当局,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及多篇古典文学研究文章等。
庄 子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养生主》
一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
(今河南商邱县东北)。
宋在战国时属魏,魏都大梁,因又称梁。
《史记》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田子方》《徐无鬼》两篇于魏文侯武侯称谥,而《则阳》篇《秋水》篇径称惠王的名字,又称公子,《山木》篇又称为王,《养生主》称文惠君,看来他大概生于魏武侯末叶,现在姑且定为周烈王元年(前三七五。
)他的卒年,马叙伦定为赧王二十年(前二九五),大致是不错的。
与他同时代的惠施只管被梁王称为“仲父”
,齐国的稷下先生们只管“皆列第为上大夫,”
荀卿只管“三为祭酒,”
吕不韦的门下只管“珠履者三千人,”
——庄周只管穷困了一生,寂寞了一生,《庄子·外物》篇说他“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山木》篇说他“衣大布而補之,正冠系履而过魏王。”
这两件故事是否寓言,不得而知,然而拿这里所反映的一副穷措大的写照,加在庄周身上,决不冤枉他。
我们知道一个人稍有点才智,在当时,要交结王侯,赚些名声利禄,是极平常的事。
《史记》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