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杂记-《蒲桥集》

旅途杂记(第2页)
🎁美女直播

掉。

另外,造一个师的俑,要来逐一地刻划其性格,使之互相区别,也很难。

即或是把米盖朗琪罗请来,恐怕也难于措手。

我很怀疑这些俑的身体是用若干套模子扣出来的。

他们几乎都是一般高矮。

穿的服装虽有区别(大概是标明等级的),但多大同小异。

大部分是短褐,披甲,著裤,下面是一色的方履。

除了屈一膝跪着的射手外,全都直立着,两脚微微分开,和后来的“立正”

不同。

大概那时还没有发明立正。

如果这些俑都是绷直地维持立正的姿势,他们会累得多。

但是他们的头部好像不是用模子扣出来的。

这些脑袋是“活”

的,是烧出来后安上去的。

当初发掘时,很多俑已经身首异处;现在仍然可以很方便地从颈腔里取下头来。

乍一看,这些脑袋都大体相似,脸以长圆形的居多,都梳着偏髻,年龄率为二十多岁,两眼平视,并不木然,但也完全说不上是英武,大都是平静的,甚至是平淡的,看不出有什么痛苦或哀愁——自然也说不上高兴。

总而言之,除了服装,这些人的脸上寻不出兵的特征,像一些普通老百姓,“黔首”

,农民。

但是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并不完全一样。

有一个长了络腮胡子的,方方的下颏,阔阔的嘴微闭着,双目沉静而仁慈,看来是个老于行伍的下级军官。

他大概很会带兵,而且善于驭下,宽严得中。

有一个胖子,他的脑袋和身体都是圆滚滚的(他的身体也许是特制的,不是用模子扣出来的),脸上浮着憨厚而有点狡猾的微笑。

他的胃口和脾气一定都很好,而且随时会说出一些稍带粗野的笑话。

有一个的双颊很瘦削,是一个尖脸,有一撮山羊胡子。

据说这样的脸型在现在关中一带的农民中还很容易发现。

他也微微笑着,但从眼神里看,他在深思着一件什么事情。

有人说,兵马俑的形象就是造俑者的形象,他们或是把自己,或是把同伴的模样塑成俑了。

这当然是推测。

但这种推测很合理。

听说太原晋祠宋塑宫女的形象即晋祠附近少女的形象,现在晋祠附近还能看到和宋塑形态仿佛的女孩子。

我于是生出两种感想。

塑像总是要有个性的。

即便是塑造兵马俑,不需要,不要求有个性,但是造俑者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多多少少地赋予了他们一些个性。

因为他塑造的是人,人总有个性。

塑像总是有模特儿的。

他塑造的只能是他见过的人,或是熟人,或是他自己。

凭空设想,是不可能的。

任何艺术,想要完全摆脱现实主义,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